美文网首页读书我的大学
他们不是孩子,他们只是孩子

他们不是孩子,他们只是孩子

作者: 果二 | 来源:发表于2016-11-04 19:01 被阅读74次

1

第一次参加新世相的读书活动,加入这个“终将改变潮水方向”的公众号发起的流动的“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读书行列,感觉自己在做一件不足以说出口但内心觉得伟大的事。

对于第一本书的期待,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热烈。拆开快递包装的时候,有那么一点好奇,这里面会是什么书?看到黑白封面上“只是孩子”的标题,全然的陌生,再看看标题上两个透着中性冷色调的人的黑白合影,整个人就陷落在这黑白冷色调的冷峻中,对这本书不知该期待点什么好。

翻看着有质感的书页,之前的冷峻渐渐退去。每一个字,都是生者对故去者的承诺,帕蒂答应罗伯特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这种承诺,让我感觉到温暖,也让我羡慕。我羡慕那些出现在别人生活轨迹里的人被别人记录下来,这些都是生命留下来的印记,在他人的生活里,在记录的字里行间。今年7月,实验室的师兄毕业,我没有什么可以送的,却有要写点什么的冲动,于是把写成的关于师兄的文章送给他。那时,在我眼里,师兄是幸福的,因为有相交的人记录他的故事。那时,我就想着,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这样出现在别人的笔下,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想,我也是幸福的。

2

而我羡慕的,不仅仅于此。

我羡慕帕蒂童年时代有一个教她读书家庭。我们在童年时代,刚开始有意识的接触世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我们从周围观察和学习。那时候,我们接触到的事物,学习到的东西,都以特定的形式存在我们身体里,不知在日后什么时候就会以某种形式影响我们。

帕蒂在童年时代,她的母亲教她读书,她自己也读各种各样的书。在书中认识这个世界,构建一个世界,也认识一个自我。即使清贫一点,这种童年也是令人向往的,因为它向内向外延伸的,延伸到外界,延伸到内心。

回想起自己在田野、在泥巴、在放牛、在爬树、在丢石子、在踢房子、在跳皮筋中度过的童年,我感觉到一种朴素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源于和自然接触的本真,是源于没有科技参与的原始。可总会感觉少点什么。很多年后,我爱上了读书,我才发现,童年里少的那点东西,就是我正爱着的读书。

母亲是忙碌的,她为生计操劳,以为让我上学,就是让我读书。然而,学校里读的书,和我所说的读书,有着太大的差异。学校里的书,只能单纯地给我知识,却给不了我认识。所以,我只能通过周围的人和事去触摸这个世界,在自我总结式的认识中缓慢成长。因为缺乏书中那种启发式的认识,我的自我总结少了一个引导者,少了一个无声的交流者,所以,缓慢而孤独。

那些从小就与书为伍的孩子,有另一个世界。我也想拥有这样的另一个世界,所以,我羡慕帕蒂有书的童年。长大后,我才开始接触这另一个世界,我安慰自己,还不算晚。

3

我羡慕帕蒂和罗伯特在最好的年纪相遇相知相爱,羡慕他们也是在最坏的年纪如孩子一般无畏坚定地追寻心中的艺术,羡慕他们在美国整体都弥漫着寻求自我解放的气息的六七十年代在切尔西酒店和各路人物相遇,完全浸在大师云集的环境中。

那时,他们和世界都正年轻。
那时,他们才二十岁,除了一身胆量别无所有。
一起被这座城市伤害,被这座城市滋养。

正如书中所写,他们年轻,他们一无所有,他们毫无积淀,这是最坏的年纪。

有上顿没下顿。
一座诺大的城市,在夜晚找不到自己的收容之处,于是睡公园。
为了缓解几天都没吃东西的饥饿,帕蒂冒着危险接受陌生人的请客吃饭。
为了生存,帕蒂在书店打零工,罗伯特做午夜牛郎,他们一个人去看剧,回来讲给另一个人听。
他们算计着每一分钱的花销,他们饱尝这个最坏的年纪给他们所有的贫穷、窘迫和不堪。

可贫穷又如何,窘迫又如何,不堪又如何,最坏的年纪又如何,别忘了,这也是最好的年纪。

他们年轻,他们相爱,他们抢银行。

因为年轻,所以纯粹;
因为年轻,所以无畏;
所以,对心中的艺术坚定而不断求索。

最怕心中有所追寻,却被生活打垮。生活这种现实的存在,谁都无法逃离,又无所不入,时刻让你感受到它的现实。

帕蒂感受到了,罗伯特感受到了。

最难得的是,在这个最一无所有的年纪,有最广大的可能。

虽然贫穷窘迫,他们依然会花钱去旧书店旧玩意店淘自己喜欢的书喜欢的唱片喜欢的东西。这似乎是信仰的延伸,所以他们能忍受所有,但也要维持这点喜好。

虽然体会到生活最狼狈的一面,但帕蒂所写出来的不堪,却显得令人向往。我想,那是生活给她的云淡风轻,也是生活给她的还念,所有的回忆都带上了一些美好的色彩。

也许,她也觉得,那是他们最好的年纪。

4

我所羡慕的坚定,其实是羡慕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切通向彼此,我们成为自己。

这个世界给了我们很多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自己去走,会艰难会漫漫。我问过自己很多次,我想要什么样的选择,可每一次,答案都很模糊。

高中的时候,我年轻,我不懂什么样的专业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于是稀里糊涂就到了现在的专业,一直走到现在。我并不坚定,我也想换一个领域,但我害怕放弃所学面临更大的窘境,所以,我无法成为艺术家。这一年,我想来想去,算是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轮廓了:敲敲代码码码字,干点工作看看书,我希望自己能在这条漫漫路上坚定一点,无畏一点,像帕蒂和罗伯特那样,只是孩子一点

切尔西酒店,帕蒂和罗伯特在生活路上几番辗转的落脚点,是各路人物和大师群聚的天堂。去那里的都是人物,哪怕在外面的世界里一文不明。

帕蒂和罗伯特在那遇见了很多人,很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的人。被自己喜欢的人,被自己崇拜的人影响,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有很多人一起为共同的追求而前行,在前行中一起沟通共同交流分享,愉快至极,也是收获成长最好的时机。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很难,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沉到这件事里。当我们真的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人能帮到我们。帕蒂和罗伯特在切尔西遇到这些给他们成长的人是这样,我们在学习时候遇到难题找人帮忙是这样。努力去做一件事,才会在遇到的人中发现更多成长的机会,给自己更多成长的空间。

5

我一直信奉,人,生而孤独。

没有人能完全懂另一个人。我此刻的情绪和心境,没有谁能彻底明白,因为这背后是我所有的经历在支撑。可是我们渴望被懂得,所以我们在谈恋爱时,都希望另一半是灵魂伴侣。

帕蒂和罗伯特,大概能算上灵魂伴侣吧。可还是有很多时候,不能完全懂得,比如罗伯特对自己性的认识压抑,比如帕蒂对家庭的依恋。他们相互陪伴,相互支撑,也有孤独的时候。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有自己孤独的时候,才会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如果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能被别人理解,那我们是有多普通。

我想起了我自己。我把自己写的东西分享出来,以为可以收获更多更深层次的交流,可绝大多数遇到的情况是无人评论,偶尔有人说一句好文艺啊就没有下文了。也许,在他们看来,我写的文字我写文字的这种做法,无法理解,不好好敲代码,做些这样无用的事情。可我,还就是喜欢这样。所以,就算无法和周围的人基于我分享的东西进行更深层的交流,我也愿意保持这一份特有的孤独。

世间所有的爱,最终都指向离别。总有一个人会提前离开,总有一个人会先故去。

面对罗伯特的逝世,帕蒂安静、淡然。这应该是对死亡最好的告别,把所有的情感都内化,用心告别。所以帕蒂写到:

罗伯特正在死去,创作者寂静。我呢,注定活下来,仔细聆听那需要我终其一生去表达的寂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某些时候,我们的轨迹会走得很近甚至重合,但终究我们还是在自己的轨迹继续向前。离别的时候,带着我们共同的故事和回忆,继续生活。日后不知什么时候,想起那些相遇相知相爱的日子,内心感觉到温暖和美好,这样,足矣。

微信链接:他们不是孩子,他们只是孩子

吾之

相关文章

  • 他们不是孩子,他们只是孩子

    1 第一次参加新世相的读书活动,加入这个“终将改变潮水方向”的公众号发起的流动的“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读书行列,感...

  • 他们,还只是孩子

    某天上午,我看到操场边有两个学生在游荡,遂过去看个究竟。不料他们似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走向围墙,轻易就爬了上去!更...

  • 他们只是孩子而已

    这个暑假,没有找到实习,又不想回家过着猪一样的日子,就又来到这个呆了一个大一暑假,一个大二寒假的托管班当小老师。 ...

  • 其实,他们只是孩子

    前两天的不满延续至今,内心始终坚定地认为偷懒这件事非同小可。于是我决意要在学生今天报到时好好教育他们一番,不仅...

  • 其实他们只是孩子

    其实他们只是孩子,但又什么都知道,对于他们我只想耐心带好,希望能帮助到一些孩子。今天看到他们被打又心疼又想笑。我...

  • 他们狂放不羁、他们只是孩子

    她是热爱摇滚的诗人 他是爱画画的前卫摄影师 他们...

  • 其实,他们只是想做孩子

    近日,朋友圈转帖又刷爆了屏,家长组团送媳妇送女婿。为了孩子的作业辅导问题,父母们不吝跨越时间,送车送房。这样...

  • 他们还只是个孩子

    一日,半夜惊醒,眼角含泪,梦见的不是生离死别,也不是荣辱得失,而是六岁的儿子突然长大,变成了十几岁的少年!没有了...

  • 他们不是怕你,他们只是爱你

    这个时代是一个最酷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追求着充满个性化的人生理想。我们开始有更多可以选择的...

  • 他们不是作,他们只是病了

    人们对抑郁症人群的恶意 这是关于甘肃女孩事件网络上的图片 对于一个已经绝望的女孩,人们在下面欢呼起哄、鼓掌、谩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们不是孩子,他们只是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jw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