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期罗辑思维的节目,和你分享一下。讲的主要是欧洲从文艺复兴到16世界开始是怎么从雇佣军演变成常备军的,内容比较长,我尽量概括。
文艺复兴实际上是商业复兴的结果,几个欧洲商业城邦大家更愿意做生意而不愿意打打杀杀,也不放心用自己城邦的平民武装,于是便开始雇佣健壮又善战也贫穷的德意志人。这些人是要钱不要命吗?其实不是。这个时候的战争和一战二战这种民族战争性质不同,这个时候人口少,战争规模当然也很小,战争这个时期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消耗财力。雇佣军、装备、战马,谁花不起钱了谁先认输,打起来也是,把战败的武器和战马抢走,所以它只是一个城邦财富的显示屏。
这个演变过程有几个阶段,一是雇主雇一些零工,跟零工签合同,但这些人都是大老粗,合同也不懂,容易受骗。于是第二阶段变成“包工头”接活,签合同然后去找人。接下来因为包工头临时找人战斗力不行,于是这些包工头就将零散的人员组成固定的团队,形成军团,由军团领导人出去接活。第四阶段因为打仗这事太复杂,商业合同也搞得太复杂了,这些德意志军头就顶不住了,毕竟没什么文化,后来就是城邦的本地人揽下这事,他们是生意人、又是本地人所以接活也顺畅。发展到这个时候,也就成了军阀,没办法,城邦只能让这些领导人进入城邦领导层,军队也渐渐成了自己养着的常备军。
站在这个进程之中观察,我们会发现,整个演变过程不是说由某个因素主导的作用。真实的过程是,他每个阶段都是上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这个新的方案再出现问题,再用下一个阶段作为这个阶段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做一件事,我们最初设立的计划其实并不是那么那么的重要,用罗胖跨年演讲的一句话就是“你有你的计划,而世界另有计划”,那比起初设立的计划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你每解决一个问题或困难的方法和方向。解决方案有很多种,在你自己价值观和认知的基础上,你每次的选择决定了这件事最终的演化方向。就比如当我在大公司小城市和大城市小城市的十字路口徘徊时我根本不知道未来3-5年,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但当我决定下来的那一刻,至少我自我感觉未来3-5年我的规划、我的努力方向是比较清晰的,当然世界是不是按我规划那样的来,还要看我接下来的每一份努力和选择。这也让我想到我一个崇拜的学长(智慧型的)跟我说的一句话:我热爱读书,但我知道比他更重要的是,先把事情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