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俊杰
在印象当中,能够百看不厌的电视,除了《西游记》之外排得上号的真没有几部。近日六小龄童来到成都,在第17期川邮大讲堂上,他作了题为《苦练七十二变 笑对八十一难》的讲座,非常荣幸现场聆听,并有所感悟。
一、好的作品更需要传播
《西游记》纸质版或电子版小说,看了的人数不一定非常多,可是电视剧《西游记》没看的却很少,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好的作品更需要一个好的传播者。又比如,当我们欣赏精美的石刻书法时,一面赞叹书法家的大手笔,另一方面不要忘了石刻工匠的工笔,没有这种工匠精神,书法家的灵韵是无法展露的。
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有幸遇到了吴承恩,于是演绎成了精美绝伦的小说;《西游记》很荣幸遇上了六小龄童,让他把孙悟空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搬上了电视银幕,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齐天大圣的精气神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于是人们常把六小龄童与孙悟空划上了等号,就好比说到湖广总督就会想到张之洞。
如果没有六小龄童,《西游记》传播可能不会那么广,但是相比《安徒生童话》在传播上还有一些差距。听说2008年奥运会,“美猴王”去申报过吉祥物,可是很遗憾没能选中。如果当年能成为吉祥物的话,在推广上面将会更上一层楼,因为吉祥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价值的传递。
二、出戏与入戏同样重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六小龄童的演技是刻苦训练出来的,这就是主题中的“苦练七十二变”。说到当年25集的《西游记》,拍了6年的时间,花费才五六百万元。目前电视剧拍摄快的个把月就能制作出来,但是慢工出细活,拍摄“快餐”的一个快字,一个浮字,在作品效果上岂能同日而语,花费开支上却扶摇直上。没有想到的是,西游记拍摄场景最多的,拍摄时间最长的就在四川,不得不自夸一下大美四川。
章老师将戏分为三个阶段,戏——细——戏。我是这样理解的,首相要入戏,就是能够快速进入角色,是不是干这一行的料,师傅大体上是能判断出来的。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甘做不适合行业的门外汉,勇做适应行业的业内人。入戏之后就需要把握细节,在细节上下功夫,魔鬼在于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也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最后要能够出戏,如果不能出来的话那就会一直带着面具生活,正如章老师不希望大众始终把他当作美猴王,他很希望大家能把他当作普通人来看待。毕竟每个人在社会上不止扮演一个角色,多个角色之间的转换就是一个出戏与入戏的衔接,这样才能在不同的舞台上演好不同的戏。
三、每个人都在西游路上
章老师的一句话,西游的路上其实不仅仅是唐僧师徒几人,每个人都在西游的路上。每个人的生命,实际上就是一场旅行,不断走向西方极乐世界的过程,人生的价值所在就是要取回属于自己的真经。一路上去寻找自己心中的神圣,这种神圣转化为现实就是我们的梦想。取经的路上不会一帆风水,八十一难象征人生路上的坎坷,只有具备七十二变的本领,才能从容应对工作生活上的挫折。一个“笑”字做了很好的诠释,恰到好处、点石成金,也许每个人心中的真经会不同,但一定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健康与快乐。
《西游记》电视确实看着有趣,百看不厌,但自己更为感兴趣的是该书作者吴承恩是怎样写出来的,背后的故事更值得去探究。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西游路上,有你有我,一路同行,风雨同舟。
讲座快结束时,章老师现场表演了玩金箍棒,虽然快60岁的人了,动作依然娴熟,宝刀未老,足见其功力深厚。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s0760hsg08l.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