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共读《能力陷阱》第18天——陪你从 “固守自我” 到 “灵活成长”,摆脱 “学别人就不真实” 的内耗。
你会不会也有这种 “不敢学别人” 的困扰?
看到同事会说话、会来事,想学着跟客户拉近距离,却怕 “学不像还显假”;
刷到厉害的人分享做事方法,想试着模仿,又觉得 “这不是我的风格,学了也没用”;
明明知道自己的老办法行不通,却因为 “怕改变后不像自己”,硬生生卡在原地。
以前我会觉得 “学别人就会丢了自己”,直到共读《能力陷阱》里 “像水一样灵活” 的内容才明白:
不是我们不能学别人,是把 “自己” 想成了 “固定不变的样子”——
以为模仿别人就像是 “装”,却忽略了 “水倒进杯子是杯子的形状,倒进瓶子是瓶子的形状,本质还是水”。
真正的成长,是像水一样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借鉴别人,最后活成更真实的自己。
一、不再 “怕学别人”!你不是 “不真实”,是把 “自己” 框死了
你发现吗,越 “不敢学别人”,越容易陷入 “想成长却没进步” 的怪圈?
这其实是把 “自己” 钉在了 “过去的样子” 里:
比如做新媒体运营,看到同行用 “互动式标题” 涨粉快,想试着写,却怕 “以前从不这么写,学了不像自己,也用不好”,结果自己的内容没人看;
比如刚做销售,看到前辈见客户时会先聊对方的兴趣爱好,想学着做,又觉得 “自己本来就直来直去的,这样是装热情太假”,客户始终跟你不亲近;
比如想提升演讲能力,看到别人演讲时会加小故事,想模仿,却怕 “自己嘴就笨,讲不好故事反而尴尬了”,每次演讲都干巴巴的内容没人听。
这就是很多人 “原地打转” 的核心:
我们把 “自己” 等同于 “过去的说话、做事习惯”,以为 “学别人就是丢了自己”,却忘了 ——
像水一样灵活,不是变成别人,是借鉴别人的好方法,活出更厉害的自己。
就像书中的赫顿,模仿父亲留胡子、模仿李小龙练姿态,没变成他们,反而更清楚了 “自己是谁”;
李小龙说要 “像水一样”,也是想告诉我们:适应环境、借鉴别人,才能突破自己的局限。
二、我的 2 个真收获:原来 “学别人不难”,做好这 2 件事就行
读这段内容时,想起自己以前 “不敢学别人” 的经历,明白了两个关键的道理:
① “学别人不是‘装’,是‘借别人的光,照自己的路’”
以前写文案总爱用长句子,读者说 “看不懂、没兴趣”,但我觉得 “这就是我的风格,改了就有点不那么真实了”。
后来看到同行用 “短句 + 提问” 的方式写文案,数据特别好,就逼着自己试了一次:把 “如何提升职场沟通效率” 改成 “职场沟通总吃亏?3 个小技巧,让同事主动配合你”,没想到阅读量翻了 3 倍。
慢慢也发现,学同行的 “标题写法” 并没丢了自己,是用更易懂的方式传递了自己的干货 ——
就像水换了个容器,本质还是 “想帮大家解决问题”,却能被更多人看到。
② “学不像也没关系,‘没学好的部分’就是真自己”
闺蜜以前怕跟陌生人说话,看到朋友会 “主动聊天气、夸对方穿搭”,想学着做。
第一次尝试时,她紧张到说不出话,只能尴尬地笑,却意外发现 “真诚的微笑比刻意找话题更有用”,后来她就用 “微笑 + 简单问候” 的方式跟人打招呼,反而显得亲切自然。
其实模仿别人时,那些 “学不像” 的地方,恰恰是自己最真实的特色。
就像书中赫顿说的:“每一次没模仿好父亲,我就更像自己;每一次没模仿好李小龙,我就更真实。”
不用逼自己 “完全变成别人”,学一点、改一点,慢慢就会找到 “属于自己的方法”。
三、3 个小行动:明天就试试,让自己像水一样灵活成长
不用等 “完全想明白”,从明天开始,做这 3 件小事,慢慢摆脱 “怕学别人” 的内耗:
① 今晚花 5 分钟,找 “1 个能学的小亮点”
打开手机,翻一翻你觉得 “厉害的人”(同事、朋友、或者博主都可以),找出 1 个自己能学的小细节:
比如同事跟客户沟通时,会说 “您上次提到的 XX 事,我帮您留意了”,你就记 “下次见客户,提一句对方之前说过的事”;
比如博主写文案时,会用 “我以前也这样,后来发现…...” 的句式,你就记 “下次写内容,加一句自己的小经历”;
不用贪多,就找 1 个 “小到能立刻做” 的亮点,比如 “学同事的打招呼方式”“学博主的标题开头”。
② 明天试 1 次 “模仿小练习”,别怕 “学不像”
把找到的 “小亮点” 用起来,哪怕只做 1 次:
比如学同事 “提客户之前说过的事”,明天见客户时,就说 “您上次说想优化报表,我带了个简化版,您看看?”;
比如学博主 “加自己的小经历”,明天发朋友圈时,就说 “我以前总忘带钥匙,后来在手机壳贴了备用钥匙,太方便了!”;
不用纠结 “学没学好”,哪怕说得有点生硬也没关系 —— 就像水第一次倒进新杯子,总会晃一晃,多试几次就稳了。
③ 每天花 2 分钟,记 “模仿后的小发现”
准备个小本子(或者就用手机备忘录),每天记 1 件事:“今天学了 XX,发现我这样做更舒服”:
比如 “今天学同事跟客户聊天,发现我不用说太多话,认真听对方说就好,反而更自然”;
比如 “今天学博主写标题,发现我用‘我试过’开头比‘教你’开头更顺口,读者也更愿意看”;
记录多了,你会发现 “学别人不是变成别人,是从别人的方法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部分”,越来越清楚 “自己是谁”。
《能力陷阱》里说:“像水一样灵活,不是丢了自己,是在适应和模仿中,找到更真实的自己。”
别再怕 “学别人像装”,也别羡慕别人 “成长快”——
从今天开始,找 1 个小亮点、试 1 次模仿、记 1 次发现,慢慢你会发现,不用 “装”,也能像水一样灵活,活成更厉害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