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动思维的产生
有些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种诱发性情境/事件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情境/事件的人,对它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当他开始对具体的情境/事件产生自动思维,然后对自己的焦虑和躯体反应产生了一些思维。这些继发的情绪反应令人痛苦,并明显与令人不安的情境/事件交织在一起。
假设,小利和小周两人同时阅读同一书籍(情境/事件),脑中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因此出现了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比如:小利在阅读时,当她把注意力放在内容上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自动化思维:“这个我不明白”,并稍感有些焦虑。她可能同时对这个思维进行反应:“我的确能看懂一些,我再把这个内容看一遍。”这是对消极思维自动的现实检验和反应。
然而,处于痛苦状态下时可能会有这种批判性检验。比如:小周在阅读时也产生了前面小莉一样的思维:“这个我不明白”。她的想法会更极端:“我永远也读不懂这些。”她的想法更极端:“我永远也读不懂这些。”她相信这些想法是对的,感到伤心。这些自动思维是立即自发涌现的,通常迅速而简短。
有些人在想到或处于问题情境时,会自动地有选择地注意到其中的某些特征。逐渐地,他更倾向于将注意力固定在这些情境特征上,而忽略情境的其他方面。这就有可能导致出现某些烦恼的情绪,就像案例中的小周的感觉一样。
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在于咨询中或来访者大量的认知重建训练。这个过程能帮助来访者如何识别哪些功能不良的思维,哪些思维歪曲了现实,哪些让来访者情绪痛苦,帮助他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如果来访者/个体能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并识别出自动思维背后的信念,自动思维就会变得相对可预测或可改变。
二、什么是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是简短的、稍纵即逝的,以“速记”的形式出现、并且以语词或图像的形式呈现。
自动思维非常简短。有些人将觉察到的情绪当成是想法的结果,而非想法本身。比如,当你觉察到焦虑、伤心,但对自动思维毫无觉察。自动思维以“速记”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是以语词的形式、视觉形式呈现。
自动思维的类型,可以通过它们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来评估。自动思维第一种类型:即使客观证据与之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思维是被歪曲的。第二种类型:自动思维是准确的,但形成的结论可能是歪曲的。第二种类型:也是正确的,但断然是适应不良的。
人们通常未经思考或评估就对这些自动思维信以为真。对自动思维进行识别、评估和反应,通常会使情感发生积极的转变。当他觉察到与自动思维伴随而来的情绪反应,很可能不加批判地接受,认为它们是正确的,不会质疑。但只要稍加训练,他就能对自己的想法有所认识,他可以通过关注情绪、行为或生理变化识别自己的自动思维。当他识别了自己的自动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就能评估思维的正确性。
自动思维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同一情境/事件,却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这个答案需要从认知现象,信念中寻找。当你发现情绪反应的变化,你开始关注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或负性情绪在增强,或者注意到自己产生了功能不良行为、躯体感觉,这时你问自己。
“刚才我脑中想了什么?”
通过这种方法,你就能越来越熟练识别自己的自动思维。聚焦于你的思维,不仅可以强化你对自己的了解,还能修正你不良的思维习惯并积极地影响你的情绪和行为。
三、重建认知

1、为什么要重建认知?
很多人会被困在自己的深渊中,主要是认知的局限或扭曲的认知思维所导致的痛苦。自我挫败思维或消极自我评价,都会引起情绪烦恼并干扰个体的行为。认知重建的目标在于强化个体或(来访者),让他们知道正是由于这些内部的思维活动才使你产生焦虑。当我们一起努力找出这些习惯性的思维后,就有办法替代或改变它们。
认知重建,只要是矫正人的思维、心境、情绪、态度和信念。一是识别个体的思想和信念,对个体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二是通过改变个体的信念、思维,便能改变不良行为。
2、监测自己的思维
通过记录和监测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境/事件和思想,可以帮助来访者/个体,辨别哪些情境/事件、自动思维有问题。
能确定心理资源中是存在积极和消极思维,还是只有消极思维。能找到哪些情境/事件对他的影响程度。
记录认知模式参考如下:
情境/事件 (1、2、3.。。)
情绪(1、2、3.。。)
自我挫败陈述(1、2、3.。。)
“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你有这个自动思维?”或 “你在这种情境下,你脑中想到了什么?或有任何想法或画面吗?”
“它是如何影响你的情绪的?你当时的情绪强度有多大?“或“哪个想法或画面让你感到不安?”
“你当时做了什么?”
第一步:通过不断地练习直到你比较容易识别出自动思维。
第二步:评估你的自动思维,如果这个思维是不正确的,你会调整吗?如何调整?
3、如何重建认知?
第一步:停止自我挫败思维。认识到自我挫败思维,是改变焦虑情绪的第一步。要意识到这种自动思维是在什么样情境/事件中出现的,以及这些自动思维内容是什么?(即你脑子在想什么?)
第二步:引入应对性思维。当意识到自我挫败思维出现时,要用自我增强的思维来替代自我挫败思维。很多人,对自我挫败思维意识太强,而对自我增强思维没有意识或不强烈,才是导致相信自己的思维,并照此行动。
第三步:提高自我效能感。直到能够顺畅地进行思想转换。将自我增强思维能力变成内部习惯化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