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就认为:运动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为了想达成这个目标,运动时候的主要选项就是:超体能训练。
做俯卧撑时,每日递加:今天100个,明天101,后天102,大后天…
终于到了把自己累到精疲力尽才能完成了,但痛苦也就来了:每次在做之前,都会想起自己痛苦的样子。
于是,找各种理由托延,直到终于有一天放弃了。
过了一段时间,看到自己的肌肉松弛了,自己看不过眼了,于是又重新再来。然后再放弃,又重新再来,如此循环往复。
跑步时也一样,一开始就把自己跑得很累,第二天起来两腿酸痛,于是又间歇而天,二天之后的早晨醒来时,想起前二天的痛苦,一侧身又睡过去了。
于是跑步成了我最没能坚持的事,从来就没有连续跑步三天的情况。
……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趋利避害的,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让我们痛苦的,大脑就会尽力去排斥,去遗忘;让我们快乐的,大脑就会尽力去靠拢,去享受。
最近听了一段分享,让我对运动的看法有了重新的认识:运动就是更好地收获健康。
基于这个目的,运动时就不能让自己超负荷地锻炼,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让自己产生更多的快乐,这样才更能让自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运动中来。
还是做俯卧撑,本来尽全力能做160个,那么就减到100个,把这100个做好,做到自己感觉不是很累的情况下,再来增加,每次做完都不累。做完一组再间歇性休息一段时间,又做第二组,这样不但不累,大脑中也没有痛苦的过程。
这样第二天做的时候就不会很犹豫,大脑也不会去想法拒绝,而且还能收获运动带来的乐趣。
比如跑步的原则是:不超出自己年龄心率地去跑。
具体标准的做法是:用180减去你的年龄,获得你跑步时应该保持的心跳速率。
当然,这只是参考值,我没有一个相应的仪器,也测不出来自己跑步的心率。
于是我就坚持二个原则:不能让自己跑得气喘吁吁,不能让自己跑得口干舌枯、喉咙“冒烟”。
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开始一路小跑,整个过程不让自己感到疲倦。结果,我这个以前的跑步小白,都能一口气跑上好几公里,而且跑下来根本就不累。
看着一路跑圈的人,那些开始一路狂奔,又不断停停走走的人,我感觉自己学到的方法真不错耶!
最关键的是:因为过程不痛苦,结果下就自己就能很开心,而开心的事情谁会拒绝去做呢?
其他的事情就不一一例举了。
只想让大家形成一种意识:运动是为了更好地收获健康,让自己更快乐!
别让自己运动得太“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