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根据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我追着看了一路,感觉里面的场景与细节生活气息浓郁,贴近大众的情感。
原版小说还没有来得及看,今天目睹了他的《人间烟火》。
翻了个开头,我就被吸引了,情节描写非常生活化,代入感很强。
单就开头,我从中窥见小人物生存的艰难与伟大。
“一盏盏幽蓝的水银灯,睥睨地俯视着从它们下面蹒跚经过的瘦小身影。”开头第一句话就给全篇定下基调:平凡,普通,卑微,艰难。
来者何人?一位68岁的建筑工人,葛全德,深夜十二点,还在路灯的睥睨下踽踽独行 ,因为他下班迟了,赶不上最后一趟公交车,只能步行,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到家。
他的家在哪里呢?一条窄得不能并排通过两辆自行车的小胡同里的一间半泥草房中。
梁晓声通篇没有讲一字“难”,都是通过细节、场景与具体的事件来展示葛全德老人的艰难。
六十八岁的人了,早过了退休的年纪,还当建筑工人,难不难?
就在这一间半泥草房子里,大儿子虽然有对象了,但还没有定下结婚日期,后面不说原因,让读者想象。
二儿子二十九岁了,对象还没影。女儿二十三岁,待业没有工作。
看到这儿,你就说难不难?做父母的人都知道 ,倘若孩子没着没落的话,父母每天无异于百爪挠心。
但梁晓声没有把老人塑造成一个屈服于重压成了呆板萎靡的人,接下来,着力描写了他的敢担当、负责任,以及有情义,这么一来,平凡的卑微的举步维艰的葛全德,就变得熠熠生辉了。
68岁的人,热血沸腾,抱打不平 ,出手教训宵小,是不是令人肃然起敬?
他走过自己参与建设的高楼旁,抑制不住地张开双臂,将身子紧紧地贴在楼体,“啊,老伙子,莫非你竟认出我葛全德了么?是啊是啊 ,你怎么会认不出我呢?”“我为它付出的汗水和力气,已经凝固在它的楼体中,”人们走近它的内部,除了喷洒的香水味,“还会闻到另一种味儿,一种咸味儿,一种汗的咸味儿,建筑工人们流的汗的咸味儿!”
接下来,看得叫人发酸。
因为老人在触摸了楼体之后 ,感觉到全身获得一种力量,于是,他忍不住发问:“啊,老伙计,老伙计,难道我当年曾经给予你的,你此刻是在偿还我吗?他心中默默叨咕着,同时他那张胡茬如刷的老脸,慢慢贴在冰凉的石面上……”
梁晓声的文字,无声胜有声,饱含对平凡小人物的尊重与热爱,因而,他的文字既是家常的又是艺术的,既波澜不兴又激情四射,既平平无奇又与众不同,因而 ,他笔下的小人物,就变得熠熠生辉起来。
这种光彩来自不屈于艰难生存的伟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