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朱自清《论青年》

读朱自清《论青年》

作者: 守妈育儿札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4-14 22:10 被阅读0次

看到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不禁想到了现在正在热播的“良心国剧”《清平乐》。开头两三集,正巧讲述的是宋仁宗年青时候的故事。这特点竟然与先生归纳的有些不谋而合。想来,青年人的特点自古而来,上至九五至尊,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如此,有着共性。

1、朱自清先生说青年叛逆,爱反抗。宋仁宗赵祯于乾兴元年(1022年)即位,时年十三岁,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赵祯于1033年才亲政。这期间,赵祯不断与这位“大娘娘”周旋,对其垂帘听政,限制他当皇帝的权利多有不满。尤其是当赵祯得知他的生母另有其人,就更是增加了反抗之心,想以孝心将久居皇陵的生母接回,可终究不得完成。

叛逆,好像就是青年人的代名词,人生狂妄青年时,那时精力最旺盛,想法最前卫,思维最活跃,怎么都得有些不一样的活法。就连苏轼都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说道:“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可见,狂傲,是青年人的标志。可这狂傲又是被压制的。

“青年人反抗传统,反抗社会,自古已然,只是一向他们低头受压,使不出大力气,见得沉静罢了。”

2、朱自清先生又认为青年人是幼稚的。“青年人爱说自己是天真的、纯洁的,但是看看这个时代,老练的青年可真不少。老练却只是工于自谋,到了临大事,决大疑,似乎又见得幼稚了。

《清平乐》中赵祯要接生母回到宫中的举动就被认为是“孩子气”和“幼稚的”,在劝阻他的时候,他的老师范仲淹与他有这么一段对话。

赵祯:我到想问先生,若我今日便把她带回宫中,昭告天下,嫡母与生母并立,大娘娘会怎样,你们这些臣子又会怎样?好,若是大娘娘不允,众臣拥护大娘娘,左不过是干脆不必垂帘听政,自此独揽朝政。

晏殊:李顺容不会随官家回去,太后亦不会登上御座,群臣更不会容得武后再现。不过群臣要遵祖宗规矩、先帝的遗命。先帝的遗命是:官家继位,太后辅政、李顺容守皇陵。

赵祯:我要是非得带她回去呢?

晏殊:那太后和群臣只不过会认为官家听信奸人的谣言,耍孩子气、胡闹。

赵祯:我孩子气那又怎样?!

晏殊:也不过是更加认定官家尚小,心智尚未成熟,难担当君王之责。那便由臣继续陪着读书,政事暂时全由太后处置,待官家成熟些,再将国事一点点还给官家。

赵祯:好,好,我是顽童,心智不成熟不稳重,不配做皇帝,我现在就去劈开那扇门,带我娘走,我自己养她。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就能非常清楚地看到这大宋皇帝青年时遇到“大事”的“幼稚”。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如此。狂妄地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做出一切的决定。但临遇到重大事件,没有一件不是需要家人的建议。

3、青年人有无限可能。

朱自清先生说:“青年人容易脱胎换骨改样子,是真可以自负之处;精力足,岁月长,前路宽,也是真可以自负之处。总之可能多。”

是啊,赵祯最后变得成熟、稳中,成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宋朝经济、文化繁荣,的确可以说是有所作为。

说完远的,说近的。如今的90后、00后的青年们也是极为不得了的。多才多艺不说,还都很优秀,高学历、高颜值,前途不可限量。每次办公室人事招聘结束后,我们就会对着一众简历兴叹,如今的娃已不是我辈可以比拟。

如今的青年是幸运的,因为家庭条件尚可,他们甚至不用过多考虑生计和出路的问题,只要用点心,找到自己想走的路,再如朱自清先生所言,“青年还是需要人师”,能找到一个老师,那可真的是前路无限,千万种可能在等待着你的选择。

相关文章

  • 读朱自清《论青年》

    第一段:自五四运动开始,青年开始觉醒,发现了自我的价值,“不再仅仅做祖父母的孙子、父母的儿子以及社会的小孩子。”可...

  • 读朱自清《论青年》

    看到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不禁想到了现在正在热播的“良心国剧”《清平乐》。开头两三集,正巧讲述的是宋仁宗年青时候...

  • 读朱自清《论诚意》

    诚意是一种态度。没诚意并不一定就是虚伪,也许是一种敷衍。 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提到送礼一事。“看人,请客,送礼,也都...

  • 论青年

    论青年(节选) 朱自清 399字 朗读 青年人容易脱胎换骨改样子,是真可以自负之处;精力足,岁月长,前路宽,也是真...

  •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读《论党的青年工作》有感 《论党的青年工作》是一部专题文集,收录了习近平同志2013年...

  • 不忘初心,浪子回头!

    “ ‘浪子回头金不换’,不像中年人往往将错就错,一直沉到底里去。” ——朱自清《论青年》 “浪子回头金不换”出自...

  • 论自己——朱自清

    翻开辞典,“自”字下排列着数目可观的成语,这些“自”字多指自己而言。这中间包括着一大堆哲学,一大堆道德,一大堆诗文...

  • 朱自清|论“气节”

    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但这似乎只在...

  • 朱自清 论诚意

    朱自清 论诚意 朱自清先生说:“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是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 时常听到有人说...

  • 读朱自清

    01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02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朱自清《论青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zx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