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向李松蔚老师求助的姑娘说:小时候我家来过一个会算命的人,那个人说我长大后会很厉害。
但我已经28岁了,两次考研都失败了,在大城市飘着,没地位,没钱,也没归宿。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算命的说的话让我更痛苦了。
关于命运,明朝的思想家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记载,他一生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二十年来没有丝毫差误。
他本打算就照着命运的“安排”,安稳地过日子。
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说:“我们对于命运的态度,应当是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也就是说,是竭尽所能之后的放下。”
从那以后,袁了凡心存敬畏地生活,心里不敢存什么恶念。遇到别人诋毁憎恨,也能坦然接受,不以为意。
孔先生算定他在五十三岁有大难,并且寿终。但五十三岁那一年,竟然平安度过。写书时已经六十九岁了。
他总结道:凡是说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乃是圣贤之论;凡是说祸福都是天注定的,都是世俗之论。
回到开头的求助者,李松蔚老师的提议是:你只负责眼前的一年,把未来的一生交给“命”。
李老师的提议和云谷禅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把命运交给命运,我们只做自己能够做的部分就好。
云谷禅师还提到道家的灵验符,拿笔写符的时候,要把一切杂七杂八的牵挂全部放下,一点点的胡思乱想都没有。就从这个不动念的时刻下笔,在物我两忘的境界里,一笔挥成,就能写出一张灵验的符。
我觉得在物我两忘的境界里,无论做什么,达成所愿的机率都比较高。它集中了当下的力量。
在《当下的力量》中,作者强调:任何计划以及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活动,都是在当下时刻完成的。
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是因为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对当下关注不够所引起的。
我决定公开写作后,虽然彷徨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没有太大的价值。
但我把每天多少都写一点,当成了每天的修行。只不过有些实在过于琐碎,不适宜公开,出现偶尔的断更,但实际上,是每天都在写的。
当我专注于写作时,会从杂乱的思绪中抽离开,俯瞰这些情绪,又觉得当下的时刻,才真正属于自己。
写完后,会平静许多,有时也会充满力量。而这些感受如果不去写,是体验不到的。
这些日复一日的积累,就好像拍下的影像,仔细观察,也能看出高低起伏的变化。
我想这就是我写作的意义。至于以后会走向何方,就交给所谓的命运吧。
李松蔚老师说:很多人都喜欢通过“思考”寻找答案,显得更深刻和触及灵魂。但我觉得还是“做”点什么更管用。行动会直接带来新的经验。
把命运交给命运,你只负责行动就好。
公众号:我思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