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号就像一个巨大的游泳池,每个人都看不清前方,不知道边界,只能尽力前行。
有人还在观众席坐着、看着、喊着,默默地感受场里的热度。偶尔点赞,偶尔狂刷,跟随“节目组”的安排,稳稳地做在观众席上。
我也曾经是那名观众,曾经默默地看着。
当一天,我发现我关注的游泳者身上的技巧我学会了,于是我缓缓走出座位,向泳池靠近。
很多人都说,要先买好“泳衣”、“泳镜”,要先“热身”,先找专业教练“学习”。
这些,我都没有。
我仅有的,是好奇心。

11天前,我觉得找到“感觉”,找到下水的“位置”了。
我曾说过,我做视频号,是以胡润老师、秋叶大叔、逻辑思维、得到APP四个媒体,每天发布的文章作为我的思考的源泉。通过对文章的思考,在1分钟内输出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所思。
我很庆幸,我找到了一个懒惰的“定位”方式。
站在牛人的肩膀上,减少自己思考话题的时间,允许我自夸自己一下。
这11天,我发表了:梦想、坚持、本质、支点、匠人、模型、生产力、亲子陪伴、长期主义、价值、股权。
我没有利用任何的台词软件,也没有把镜头正对自己。
这11天,我脑袋居然长出了“结构模型”这个东西!

张口,练习,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动作。
每次在脑袋里预演好的脚本,望着镜头,我却脑袋空白。
没有化妆,不会化妆,美感不够。
背景太光/太暗/太乱,手机摄影姿势没掌握好。
一分钟太短,说的内容太多,每次都得做1.3-1.5倍加速,观众的视觉感特别不好。
是的,我还有很多要调整的地方,还有很多专业的“技术”需要学习。
但,我很庆幸。
我躬身入局,参与到这场“游泳比赛”中。
我很庆幸。
11天后,我脑袋里,长出了叫“知识”的 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