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四月一日我能想到什么:愚人节,哥哥的忌日,最好朋友的生日……
作为一个合格的自媒体从业者,昨天我照例在晚上八点发布了哼哧哼哧修了一下午的图,想着这次的作品一定符合观众老爷们的胃口,能兜来不少点赞。然而我每隔一个小时看一次,却发现点赞人数寥寥无几。
灰心之余我也有些纳闷,跑去各大门户网站去刷热点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最终还是一条朋友圈点醒了我:现在是四月一号晚上10点,离我的愚人节过去还有两个小时,然而还没有收到表白……
原来如此。万万没想到连愚人节也变成了大家求爱的挡箭牌,好助攻。借由“愚人”外壳去表白,即便被拒绝也可以不显尴尬的说一句“愚人节快乐!”然后继续披上中年人的铠甲暗自舔伤。

我们在表白时都在害怕些什么?好人卡?冰冷的回绝还是对方无止境的沉默?是什么让我们丧失了追爱的勇气而变成那个小心翼翼地试探,惴惴不安地期待,紧盯屏幕上“对方正在输入”而最终什么也没收到的一丝落寞和和无声的质问,然后识趣地离开。
这几年网络上充斥着一种论调,那就是表白是比赛胜利前的临门一脚,是双方互有好感时捅破那层窗户纸的确认,而不是不管不顾的一厢情愿。但是这个观点成立的前提是双方知道彼此对对方有好感。如果不知道呢?如果彼此都藏着掖着呢?社交网站上一边喊着想要谈恋爱一边抱着一种“不主动不拒绝”的姜太公钓鱼心态的人还少吗?
前几天我又重新看了一遍《He Is Not That Into You》。女主人公GIGI就是个现在来看不那么识趣的女孩:时常自作多情,被男人们放鸽子还帮对方辩解。暧昧男邀请她去参加home warming party,她还以为自己是女主人的身份,被暧昧男斥责之后,GiGi哭着说:“我是做过许多蠢事。但我知道我离找到比你好的更近了。”

回想当年我们都是那个冒冒失失的袁湘琴啊!懵懵懂懂,不知放弃,被直树明着暗着拒绝也毫不气馁。那才是追爱该有的态度啊!被拒绝有什么尴尬的呢,我们一路走来情感上事业上被拒绝的次数还少吗?伤心又有什么害怕的呢,总比自怨自艾的强。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成年人的套路总是多得令人炫目,成年人的真情总是少的让人可怜。一句简单地“我喜欢你”并没有这么难说出口,每一份喜欢也值得被对方知道。喜欢过,爱过,尝试过才是我们无悔的人生啊!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玲珑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