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安排馆里暑假班的事情,比较忙。去迪斯尼回来,只和孩子谈过一次话,因为去上海对手机有些放纵了,所以向孩子表达的担心,同时慎重的说了手机管理的事,并告诉孩子,我们约定过,当发现不能控制使用手机时,我会收回手机,直到他感觉可以管理好手机,同时愿意为此自己做好约定,我会帮助他一起管理手机。神奇的是,谈话之后的第五天,手机我一直保管,孩子丝毫未提手机的事,一分钟没碰手机!每天上英语课外、大量时间在看书,而且也会到阅读馆找伙伴玩、这两天晚上新増了和小伙伴游泳活动,很开心,今天又把闲置很长时间的平衡车充上电,自己出去逛了。
接下来第2天,离开手机的第6
晚上八点左右,我正在阅读馆加班,孩子过来找我,他嘻笑着对我说,“妈妈,我今天真的好想一局游戏”。
我说“妈妈正在工作,等一会我们再谈”。
到了八点半,阅读馆里人都走了,孩子在沙发上等着我。
和孩子一起坐下,看着孩子的眼睛,我说
“关于手机这件事,妈妈今天正好也想和你探讨下呢。你已经坚持第5天分毫未碰手机,妈妈 真的有一些佩服你呢,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孩子表情放松起来,又笑着说“其实,我在你收走手机的第一天早上,就在家到处找了,可是没有找到”。(孩子始终是孩子啊!我也忍不住笑起来)
“ 哈哈,原来你是找了没找到啊!你别费心啦,妈妈藏的地方 你一定 找不到的”
孩子说:“所以,没找到我就放弃了。”
“嗯,因为你没找到,所以就决定不玩了?”
“也不是,我想到你上次很坚定,一定不会给我,想想就算啦”
“哦,因为我们当时的约定你的手机被收了,所以你也接受了,是吗”
孩子说是的。“可是,我现在真的很想打一局游戏!”
我平静的说:
“妈妈问你,你这次坚持了五天,感觉如何呢?如果今天开始玩了,你的感觉又如何呢?是否会又被手机诱惑 了呢?”
孩子没有说话.
“ 我们上次说的,要调整约定,那如果你今天玩了这一次,接下来再继续7天不玩,你是否可以做到呢?”
“ 我可以的,以后7天都不玩。”(是否坚持,第三次沟通时会讲到这里)
我说“其实妈妈真的感到很欣慰,看到你可以对手机有意识的觉察和管理,真的不容易的。先祝贺你可以支持7天”“好的!“
为了表示 尊重,我询问孩子”你是否愿意妈妈将我们这个关于管理手机的约定及执行,分享到朋友圈。分享我们是如何一起面临手机的挑战的。我想这样也许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启发到别人。“
孩子表示:“随便吧“。(所以,经孩子的同意,我写了这段记录并分享。青春期的孩子特别看重自己的形象,大家记住不可随意把孩子放朋友圈,也许他会感到尴尬)
昨天,是离开手机的第7天,晚饭后,孩子在家看了一会书。问我,“妈妈,我想恢复以前的约定,假期每天一小时吧”。(我当时感受很平和,因为我知道当孩子约定后,还是有可能不执行约定,成人也是一样的。)不过,还是特别想和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嗯,妈妈认为假期每天玩1小时手机也是合理的范围。可是我现在有一些新的看法,你愿意听吗?“你说嘛?”
“我担心的是,当你约定每天玩1个小时,同时也非常遵守这个事项,而其他 事项并无约定和规划,我感觉是在帮你培养玩手机的习惯,而不是在学习管理手机“
“那你觉得要怎么办呢?”
“我的看法 ,我们每天的休闲时间就象一块大饼。这块大饼如果是分为很多区域,五花八门,各种事项都有规划和安排,我认为玩手机一个小时是合理的,如果你的这块大饼只规划了手机的时间,没有别的安排,妈妈会担心对你的身心健康非常不益。“
“请你用心想想看,除了玩手机的这件事,你特别喜欢做,也非常愿意主动去做的事有哪些?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有哪些呢?“
“可以先说喜欢的事情”
“看书?“
“玩水,就是游泳“
“还有吗?
“没有了“
“嗯,也就是说你特别希望在你的休闲时间可以做的是,玩手机,看书,和游泳是吗?真的没有别的事项了吗?“
“还有读英语“
“是的,读英语“
“还有吗?“
“吹长笛“
“笛子是你喜欢的事项之一吗?“
“是要做的事情“
“嗯,是你感觉每天的必要事项,同时也愿意放在每天的惯例里吗?“
“是的“
……好的,那你去写出来吧!“还要写吗?我以为口头约定了就可以啦!”(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写出日常惯例并贴在墙上,如果是为了让他遵守,他也许会感到被控制,而不愿意配合)
”是的,要写。就象妈妈写的一样,贴在冰箱上,我们可以相互提醒~“(所以,我用我的惯例表做了示范,我只是为了明晰每天自己的事项)
体会:在制作惯例的过程中,我和孩子探讨了一个事项,玩手机是否要写进去,还是按特殊事项协商执行,最后结果是,体现更加积极的事情,玩手机就不写在惯例表了,不希望把玩手机做为一个重要事项贴在冰箱上。(虽然不写不代表无规范,同时我引导孩子的关注点会回到真正的建立假期作息习惯这件事上,而不是去强化手机这件事。相信孩子,会遵守口头的约定每天一小时)惯例表的过程中第2个协商,孩子认为只需写出事项和所用时间,并不写出先后顺序,因为他感觉这样不容易做到。我尊重了孩子的建议。于是有了这样一张贴在冰箱上写出来的,假期惯例表(过程更多细节不一一阐述,要做到和善可坚定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最后,我和孩子皆大欢喜,他玩他的手机,我做我的事情。一小时后准时将手机交还了我。(题外话,在我们说着假期惯例的事项中,还约定了一个重要事项,计划8月份开展一次小朋友的读书分享会,我来协助,孩子来组织。希望这个事项可以达成)
最后,我想分享的是,和青春期孩子建立约定,而且保持沟通顺畅,信号满满,关注点不是在如何控制孩子上,而是站在如何帮助孩子的立场上。我们是站在孩子身后永远支持他守护他的那座灯塔,而不是随时拿着鞭子吆喝的那个马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