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I 艺术时尚IP/覃冠豪 博士
Hemes 爱马仕把丑陋鳄鱼变成名流追捧的奢侈经典铂金包,但是,一切的时尚美学都在一场的“花的谋杀案”中被颠覆了!

怀着朝拜安藤忠雄打造的美术空间里,响应一场对在新冠疫情笼罩的灰暗世界下美丽回应的“以花之名”艺术展。意外的,似乎重新阅读了“西藏生死书”,从展出作品中感受了不同时尚设计的“生-死“美学观点!

美学,是时尚产业的基础,无论是奢侈品牌讲究的精致华丽,或是,街头品牌崇尚的自由豪放,时尚美学反应的是生活艺术,疫情蔓延后,时尚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健康生活与生态维护,可持续时尚SustainableFashion,正是在疫情死亡的阴影下,强调生生不息的美感!当时尚美学是一种生活艺术,如何捕捉瞬间即逝的美,从设计作品中呈现雅俗共赏的美感,得到一般消费者的共鸣?
美,在于生命,不在于没有生命的形象留存

艺术家徐鑫桦在《生命博物馆-花》的创作系列中,把向日葵、玫瑰、百合等鲜花,包覆入瓷土中,再用千度高温窑炉烧制出鲜花的陶瓷雕塑,作者描述:让生命回归泥土,在草木灰蜕变为涅槃釉,作品保留鲜花的形与色,是生命的余晖!

从惨白的瓷版上,充满生命力的鲜花被活生生的封印在瓷土里,在高温下蒸发了生气,留下的是死前的最后形态,鲜花枝叶似乎奋力以最后一口气挣扎突破瓷土的禁锢。想到了被白布包缠的木乃伊、想到了庞贝古城在火山爆发时,熔岩瞬间包覆人体,遗留至今的石像;想到了在广岛、长崎原子弹尘爆下烙印在墙上的人影,没有看到作者描述保留的生命形色,看到的是死亡的哀伤。伸展台上在模特儿身上的皮草、皮包,生命被剥夺前的生命最美好的一刻,成为时尚死亡之美的殉道者!
德国作家Patrick Süskind著名的小说《香水》及改编同名电影,天生具有敏锐嗅觉的Grenouille,谋杀了多名少女,收集属于少女的体香,创造了令人迷恋痴狂的香水;
在艺术和时尚的领域里,有神秘黑暗的哥特风(Gothic)、有崇拜撒旦、歌颂死亡的重金属摇滚、也有在可爱萝莉融入黑暗死亡的次文化风格,但是,为了留下永恒的美(香味),以死亡定格美,失去了美的意涵和背后的文化内在,美吗?

艺术家胡为一的作品《道别》,重现19世纪英国的花汁印象法(Anthotype),以花朵制作成花汁,以自身的血液显影出肉身毁灭前的“遗照”!不禁想起历史上有名的曹植面对称帝的曹丕逼迫下,七步成诗的“煮豆燃豆箕”,为了穿着鲜艳色彩及耐用的牛仔裤,有毒的染料及水系过程中的废水,正在侵蚀凌迟我们生存的空间,艺术的创作为了留下花朵的倩影,照下生前最美的影像,再榨取汁液,以自身的汁液重现“遗照”,以死亡呈现生命影像,美的只是形象,却丧失了美学里最重要的生命力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时尚,用再创造留住消逝的生命之美

在孙月的《等》,一个高耸立方体中,踮起脚跟看到整齐排列的干枯花枝排列在深色的立方体中,随时间逝去,娇艳的花瓣也将枯黄,美,时尚设计师如何能捕捉,重现生之美?同样,孙月的《时间轻语》文献记录作品,在已经废弃柏林疗养院,窗边透入的阳光,照射在仍然紫红色的沙发上,映照在沙发上迸发而出的苗芽,虽然幼小,却展现出勃然生命力的美感。

从生-死的沉重中走出,林明弘的放大传统花布图案作为壁纸、缤纷艺术作品,构建起愉悦、缤纷的社交、知性对话与日常生活的情境空间,回归现实,时尚,就是一种平实的生活方式,不须刻意的改变自然、抄袭仿作,体会时间与地域的特色,利用设计,适时体会和分享美的感受!

对于取材少数民族的图腾,历史文化的时尚设计,若能深刻的了解背后的发展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即使,过去的辉煌随着时间消逝,设计师以时尚重现当时的风华,正是美的重生,也是时尚美学的积极意义!
“时间是一场没有人能冷眼旁观的游戏。我用瓷土和植物,让时间可视,让消亡永存。”,孙月对自己参展作品的注解,或许,也是,时尚美学的注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