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人也会犯错?
因为框架效应的存在,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有决策失误的时候。所以,框架效应的大小与智力水平毫无关系。在之前的测试题中,如果不提示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问题的时候,智力再高的人也会犯错。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实验中同时呈现问题的两个框架版本时,也就是说把一个事情的两面同时告诉你的时候,智商高的人决策水平高。
这个实验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们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必须自己来打破那个框架,才能逃离框架对我们的束缚。
那什么思维模型能抵制这个框架效应呢?
卡尼曼提出免受框架效应影响的方法:从窄框架到宽框架。
窄框架:永远只看问题的侧面
宽框架:同时看到问题的各个方面
也就说,只要看到问题的两面,聪明人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所以我们只要训练自己一个思维模型就可以打败框架,每次遇到一个要决策的情况的时候,都把它相对立的那一面强迫自己把它列出来,列成清单,就能大大提高决策质量。
但卡尼曼的宽框架要列出方方面面,所以很难,李善友教授给出了一个宽框架的极简版:
证伪思维,即反向思维:只要想一个问题的对立面就能大大提高决策质量。
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提出概率论里边的贝叶斯定理,贝叶斯定理是关于随机事件A和B的条件概率(或边缘概率)的一则定理。其中P(A|B)是在B发生的情况下A发生的可能性。
H:有待证实的焦点假设
D:相关的证据或数据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用证据来检验某种假设,通常来说,当证据D出现,就证实了假设H,这叫证明。
但是贝叶斯说,未必。贝叶斯提备择假设:
~H:备择假设,即焦点假设的反向假设。
就是如果原来想证明的观点为假的假设,这个概率有多少?
这就是证伪概率:
即便出现证据D,焦点假设为假(~H)的概率。

举例说明:
200人接收治疗,病情得到改善。
75人接收治疗,病情没有得到改善。
证实概率:72.7%
如果从对立面来看,如果我不接受这个治疗会怎么样?反向思维:
50人没有接收治疗,病情得到改善。
15人没有接收治疗,病情没有得到改善。
证伪概率:
50/65=76.9%
证伪概率>证实概率
说明这种疗法完全是无效的
为什么不是证明和证实?
A.再多的归纳都不能证明
B.证实证据太容易获得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它的对立面进行思考。
有一个组织叫edge,它每年会采访全世界最聪明的科学家,会提同一个问题,有一年他们问:能改善人类心智能力的科学概念里,普通人第一应该学习的概念是什么?
绝大多数的科学家说的是证伪。
万维钢说如果我们学会了证伪思维,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减少60%的犯错。
查理芒格说:
我有一条“铁律”,他帮助我在偏向于支持某种强烈的意识形态时保持清醒。我觉得我没资格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的反驳我的立场。我认为我只有在达到这个境界时才有资格发表意见。
证伪思维也就是反向思维就破除框架效应的最有效的工具。
可证伪性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和技巧。
查理芒格总是说: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列出你的决策清单。
记住马克·土温说的:“只有百分之十的人思考,百分之十的人认为他们思考,其余百分之八十的人宁死也不愿思考。”
每一笔交易都要认真计划,否则你就是在赌博,或者就是在试运气而已。
胜率并非最重要的,因为并没有任何一个交易计划可以100%正确,
盈亏比是至关重要的,用一笔自己可以接受的止损金额,去换取至少2倍风险值的回报,这才是长期稳定盈利的核心。
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
交易心理学系列文章:
交易心理学: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赚钱的时候过早落袋为安,而在亏钱的时候却以命相搏?
建立自己的交易思维模型,然后坚持执行,加入【宛不大带你投资区块链】,有一圈靠谱的小伙伴陪你一起学习学习再学习。

坚持输出,倒逼输入,一起加入007行动.不写就出局,一起成长,一起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