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认知觉醒》
《认知觉醒》中,作者的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带娃的空余时间,练字、写作、看书。每天早起练字,娃午休时间写作,晚上看书。时间排的满满的,一方面让我内心得到了充实,另一方面却让我产生了一种焦虑。
练字一个多月,见效甚微,看到别人练习一个多月就小有所成,而我写出的字似乎和之前并没有什么区别。午休时间写作,发布自媒体,但粉丝少的可怜,文笔没有吸引力。读书方面,读完一本书,看到别人长长的书评,独到的见解,而自己却并无太多的文字输出,不免感到焦虑。
当读完这段话时,思考了很久,慢慢的我明白了。练字、阅读、写作于我而言,就像在丛林中清出一条小路一样。一开始,非常费劲,但是随着你经过这条路的次数增加,这条路也会开辟的越彻底,所遇到的助力也会慢慢变小。
之前的我总是急于求成,想要去做很多事情。读书总是不停的读,想要把知识快速的装进脑子里,却发现自己的阅读仅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深度阅读,读过的书于我而言,就像眼睛扫描了文字一样。因此我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输出。阅读是为了改变,因此要花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
练字也是一样,练字讲求一个心平气静,善始善终。我总是急于求成,就像每天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一样,完成之后,不管有没有什么效果,时间久了,虽然写了一张又一张的字帖,字迹却没有太大的改变。我开始反思我练字的目的是什么,并且针对练字转换了一种新的思想,把它当作一种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慢慢的改变,不急于求成。
写作方面,刻意去追求流量,追求数据,并没有真正的用心去写,结果就是数据流量没有达标,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没有太多提升。静下心来,去学习,去练习。让自己真正的爱上写作,爱上文字输出。而不是为了迎合大众,不停的改变写作方式。
一个人远离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知行合一”,保持耐心,延时满足。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趋难避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看到效果,是不现实的。想要有所成就,必须保持耐心,延迟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