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融资——你的个人信用,很值钱!
人为什么要借贷呢?
其实他是想突破自己的资金约束,做“力所不能及”的事,用金融语言来说,就是要运用信用杠杆。债的本质就是信用杠杆。
用你的承诺去换取资金的周转。
个人信用资本化的三大基础:法律的完善,信息披露的完整及时,和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
FICO信用评分,是衡量个人信用的质量和风险,这个模型包括五个部分:信用偿还记录、信用账户数目、信用使用年限、新开设的信用账户,还有已用的信用账户。
思考:你觉得到底应该怎么平衡个人隐私和数据质量之间的关系?
我对个人隐私这个理念并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我小时候看到姐姐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打开看看,也没有觉得特别有问题。当我自己有了小秘密之后就会害怕别人翻看。当我听到同学们提及家人翻看日记时,他们都非常生气,我才意识到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个人隐私很尊重。他们没有特别明白这些,但他们都从来不会翻看我的东西。至此,我才对别人的事物特别尊重。克制自己的好奇心然后尊重别人的隐私,对某些人来说本就是违背一点天性。当这些隐私的汇集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时,也难怪很多公司会窥看了。我赞同评论区的第一位听友的意见。当我们的隐私被滥用时,这些机构会受到什么制裁,而我们又将得到怎样的补偿,以平衡之间的关系,是个值得考量的方面。
企业融资——为什么总是说“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也就是中小企业很难顺利地运用自己的信用杠杆。
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都散落着大量的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它们没有“互联网”的概念的加持,也很难在媒体上曝光,但是它们才是“Made in China”的核心力量。
一般来说,企业的债务融资无非就是两种,发行债券,或者从银行拿贷款。
美国是债券市场主导的企业融资。
德国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
当地的小银行为当地的中小企业融资,大大地降低了信息和交易成本。这也是我们国家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目的。
网上沉淀的数据使得贷款方的信息收集和信息整理工作变得高效和便利,信息的成本下降得非常快。
思考: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有没有可能彻底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应该是可以在发展中逐渐解决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其中具体如何平衡和发展就不知道了。
国债——从金融角度回答“李约瑟之问”
李约瑟之问:为什么四百多年来,中国会落后于西方?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12世纪左右,东西方的分流已经开始。其中,驱动力之一就是金融模式的分流,西方的财政金融体系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国债,而中国依然主要依赖财政税收体系。
国债发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替国家融资,解决国家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另外一个来源是税收。
税收和发债的区别:
1. 资金筹集的时间概念不一样。税收是一种财政手段,针对的是当下的居民收入,相当于“切蛋糕”,重新在政府和居民中间分配资源,然后居民的份额就变小了。而发债则是一种金融手段,用国家的未来收入作为抵押,相当于“借面粉”,将未来的蛋糕做大再进行资源分配。
2. 契约关系不一样。税收是全民性的,强制性的,而发债是局部性的,契约化的。我们国家在明清以后,传统社会的形态更加趋于稳定,财政危机周期性的发作,到了不可收拾之际,就以王朝更替结束了。
思考:在那么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里,为什么国家没有发债呢?
这个问题除了老师第二周的点,我感觉还有中国人历来的思想因素。记得在《知否》里,大娘子在外放债被盛老爷知道,那是一阵羞辱,认为读书人还赚高利贷的钱,总是不得体。更何况这是一个国家的君王向百姓集体借钱?中国的百姓就是要臣服,哪还有成为债主的一天?
信用卡里的秘密
信用卡为什么会成功呢?
1. 方便
2.非现金支付给顾客带来的“罪恶感”会降低很多
3. 会员制度给了人一种归属感
信用卡起源于商业信用,而不是银行信用。
在中国,传统的信用卡业务非常滞后,而网络的信用工具非常发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