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帖子说到:被打过的称之为弟子,被骂过的称之为学生,不温不火礼遇的只能称之为学员。看了这段内容,我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各种待遇均尽情地“享受”过,老师的所作所为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在我的心中建立起不同的地位。
师生关系,是人世间最特殊的一种人际关系。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说,就是介于父母亲情和冤家憎恶之间的关系。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向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由此奠定了老师这门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老话说的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由此可见老师这个名称的神圣不可侵犯和他施于弟子的恩惠毕生永存。但是,事物都是辩证发展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老师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成长以至于走向社会后的价值取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一生的命运。
老师,是教书育人的代名词。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是其第一要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其第二职责,有时还更甚于前者。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学习如何做人,运用自己的所学满足自我生活需求、回报社会的过程。有道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是从三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七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而三岁、七岁这个年龄正好是处于父母的呵护和跨入校门这两个人生重要的时期,说明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关爱对其一生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这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的寿命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现在人均寿命提高很多,学习过程相对延长,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是人们的必然和贯穿一生的大事,但无论如何都不可取代在校学习这个人生重要的时期,它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既然是学习,而且是经历将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势必经历众多的老师,接受着他们的熏陶与鞭策,耳濡目染着老师的举止言行,和老师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关系。我在校学习十一个年头,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中专,直接受到近三十名老师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学到了走向社会生活和做人的本领,他们的恩情令我终身难忘,尤其是未成年阶段更是如此。虽然因自己的年幼无知、调皮捣蛋,受到过老师的打骂和责罚,有时甚至是刻骨铭心、难以承受,尽管当时也许不太理解,但长大后这些过往经历却成为我终生难忘的、甜蜜的记忆,每每回想起来,不仅没有一丝埋怨和不解,反而更加地对老师们敬爱和感念起来,他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真想再重温一次老师惩罚,感恩他们对我的教育尤其是做人的校正。深刻地体会到,老师功德无量,促使我不断抽空去看望他们,致以真挚而又崇高的敬意。
之所以对曾经的老师留下甜蜜的记忆且至今难以忘怀,是因为我从他们责罚的眼神中看到了类似于父母的目光,体会出一个深深的爱意。严师出高徒、恨铁不成钢……千言万语难以表述,体会出“疼爱”二字的深刻内涵。同时,他们的高尚品德感染和影响着我,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竭尽所能地向我们灌输知识,使我们成为有用的人才。春蚕到死丝方尽,焟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老师的真实写照。
而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东西也在不同程度地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利益”二字改变了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以至于触及到学校这方净土,造成师生关系不再如过去那样纯结,进而产生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这是对老师这门神圣职业的一种亵渎和污辱,是对学生灵魂的一种侵害和扭曲。如此蔓延和发展下去,必将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在此,歌曲《爱的奉献》在我的耳畔响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