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极处乃恰好

作者: 国学末学 | 来源:发表于2021-04-16 17:16 被阅读0次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句话出自《菜根谭》,直译过来为:文章写到最高境界,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已;品行修养到最高的境界,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只是性情归到自然本性而已

关于写文章,有诸多大师各种解读、教方法,作为初学者,每天坚持写上一段文字,是对自己的挑战,更是良好的写作能力自我培养方式。

  文章做到极处,即恰好的境界,是极高的境界。看到这里时,我不禁思考,我辈初学之人,如何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呢?

01多读经典文章。

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多读经典文章,才知道好的文章到底是什么样的,也才有了模仿的对象。

对于那些比较热点的爆款文章,10W+、100W+阅读量的文章要不要读?个人觉得,可以去读,去模仿,但也要持理性的态度。所谓的爆款文章,有各种因素在里面,当今是网络时代,流量在主导着一切。而实际上,一篇文章的经典程度应该是由时间来检验不应该简单的交给流量来计算。

当然,100W+的阅读量,肯定有其可取之处,多读一些也无妨。

多读经典文章,可能,没有简单的套路、制式的模板,但我想这也正是文章经典之所在。

因为其独一无二,所以显得更加可贵。

经典文章这一属性也符合了古人“恰到好处”之要求,没有模板、没有套路,一切恰到好处,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02多写心里之话。

写文章应该是内心的一种独白,让读者更多的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思考、感悟以及研究成果等。

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坚持写一些文字(还谈不上文章),经常会感到不知道写点什么好,写着写着内心的思考就枯寂了。只能借助经典之文章,如《菜根谭》《孙子兵法》等书籍,来不断点燃内心的更多想法。

其实,每一天每一件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法与思考,但是,如果不去收集整理,它会慢慢沉淀、慢慢消失。

一旦当你有意识的去整理,去挖掘,想把它说出来,曾经的沉淀积累,总会在某一刻,突然就冒出来了,成为源源不断的文思之泉源。

写心里之话,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独特性。也许不够深刻,但它肯定是代表你某一时刻真实的感悟与思考。

真实,是一篇好文章的根本。很多时候,我们看有的文章,文笔很好、用词很酷炫,但当你得知,它没有真实性的时候,会索然无味,甚至,一些重要的文章,如果失之于真,还会造成极为恶劣的结果,大大的违背了写文章的初衷,也违背了一名写书人本有的初心。

写心里之话,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真正的感情流露。一篇好的文章,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形式,肯定体现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在里面。

如“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系列武侠小说,其体现的就是金庸先生深藏于内心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

《史记》对各型人物的详实描述,一改历史以成败论英雄的基调,充分体现了司马迁先生对历史普通人物命运的人文情怀。

《孙子兵法》一书从开篇之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体现了孙武先生对战争的敬畏之心,对战争残酷的深刻理解,孙武对战争理解的最高境界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里,也不难看出,多读经典文章,在经典的熏陶下,也能更加深刻的挖掘出自己内心的情感、想法等。

写心里之话,就意味着,写文之人要多去思考所遇的事和人,多去整理那些散落在内心中各种情感,而后,以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出来。

文/国学末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章极处乃恰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we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