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的领导每天给我们开会总是会说你们要有高度,不要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事情长远一点儿。可是刚毕业的孩子,谁也理解不了这个模棱两可的高度到底是什么高度,到底要多高。
后来,我才明白了,这个高度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只是局限于眼前,要往上走一点,然后再来考虑事情怎么做。
后来还是那家公司,机缘巧合之下,我离业务单元越来越远,被调去做支持,后来转做了运营,再后来改成了综合管理,说白了,除了不做业务,其他什么都要管,就是个大保姆。
然后我的领导依然也在跟我强调高度这个事儿,她说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我的团队运营得好不好,事关前线几千人能不能按时上班,最后直接关系到运营指标,所以慢慢地保住运营指标成了我最关心的事,我做任何决定都要想一想,这个对今天的指标有没有影响。渐渐地我也就养成了一种大局观。
我其中一项工作任务是要配合总部安排前线的班表,从最开始的几个组,几十人,到最后几十个组,几千人的班表,从手工排班到系统排班,从一开始要花一周时间,到最后只要花几个小时,里面时间里这是我最重要最头疼但是也最有成就感的一个工工作内容。
而这个工作也是最能体现“高度”两个字的,不管是几十个人还是几千个人,调整班表的标准就是既要保证当天的人力,还要考虑每个业务人员的实际情况,不能夜班接早班,不能连班连太多天,每个人每种班次的数量还要统一,然后用会有人有各种情况需要单独调整班表…所以每个班组长只要看自己几十个人的班表是否合理就可以了,而我要保证几千个人的班表基本上公平。
如今想起来,我依然会感谢自己过往的这段经历,让我养成了一种全局观念,既要注意细节又要关注全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