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可惜,取消了去炳灵寺石窟的行程。一方面是因为今晚以为要上课(下午突然收到信息说病假),我担心需要掐着表走,会有点不舒服,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刷到前几天沙尘暴游客被困。所以今天的事情还是省博物馆,好好走一遍丝路厅。
早上基本上是复刻昨天的那套,先去吃个饭,赶紧出发,绕道对面的藏族寺庙里转一圈,今天顺带着上了三炷香。而另一方面,也是确定了下第一进的殿宇供的确实是文殊菩萨,主要是看他的坐骑。
总体来说,今天的省博比昨天再多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是进去的早点。而即使这样,我也只是将将把丝路厅比较详细地走完。不过说实话,即使是智慧导览,它的标准说明的确涵盖了绝大多数的东西,一个厅里有316段讲解,这是个超过有些博物馆整个馆甚至还好几倍的量。但至少我听前几个东西的时候是真没感觉,感觉全是水词,“做工精细”“高超的工艺水平”啥的太多了,或者“故人的审美”啥的,那到底细在哪儿,高在哪儿,哪怕甩一堆专业名词来呢,就像早上出发前刷到的那堆古建筑斗拱的东西似的,也好过这些水词。
所以,其实主打还是一个陪伴吧,就像是春晚前那个“一年又一年”类似,你也记不住啥,但就觉得多个响似乎还行。
当然,东西是非常好的,这没得说,每一件都有故事,都是挑拣过的,才摆出来给你看的。只能说就像是法门寺的布展细节配不上那么好的东西一个道理,这么好的展品,没有很好的解说是真的可惜。先前在麦积山入口,跟我推销讲解的人“人文经典,三分看七分讲”,话是没错,但能讲好的恐怕真不多。这些天泡在省博物馆里,也听了好几轮某些官方讲解和志愿者讲解,但总体来说,我觉得还不如我的解说器,尽管解说器这个也只能说是覆盖面大,内容还是太罐装跟流水线了。
看完最后那头复制品铜牛,就算是从丝路厅出来了,那么还剩下的一个小时,我把它交给了彩陶厅。有点可惜的是,这一个多小时就真太吃力能听完所有的东西。而且里面的东西也真的多,估计也有一百来个(盲猜,具体我没看讲解器上的数字),而且要知道即时是讲解器也不可能每一个都讲到,能覆盖9成,那么就算是100个,每个讲解1分钟,我的时间也不够了。
所以,回收标题,甘肃省博还需要来。就算那个红色厅我是最没兴趣的,都还有一大堆东西得仔细去听的。甚至我希望下次来的时候我已经是对彩陶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认识的情况下。
东西就在那儿,但我自己需要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