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灵魂的模样,在其文字中显露无疑。如同一个人的年龄,总是由其神情来表明。
有些文字脱俗,有些文字灵动,有些质朴,有些素雅,有些凝重,灵魂与文字浑然一体,所谓文如其人也。
热血者以情动人,比如尼采、茨威格,智慧者以理度人,比如亚里士多德。
文字无声地讲述着作者的时代背景、生长环境、胸中丘壑、个性品格。辨别文字中每一个作者的灵魂与气质,是作为读者的乐趣之一。
比如这一段,“少年坐过的船上,落着白色的花瓣。 我不由得伸手把它捡了起来。 想不到,花瓣变成了羽毛。 是鸟的羽毛。 我仿佛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夏天的梦似的。”
读到这一个短篇,看完第一段话,心里就跳出一个名字:安房直子。再抬眼去看作者,果不其然。那种梦幻轻灵,是她独有的温柔。
比如读几页亦舒,再读几页张晓风,港台两地女作家的气质大不相同。亦舒透着都市女郎的精明犀利,伶牙俐齿中藏不住尖刻,张晓风则温润宽和,细腻柔婉中显出典雅。
而家长里短的文字中,确实蕴含着最深厚的人间烟火气息。也许因为感觉比较迟钝,也许因为情感不够丰富,我不爱读而且写不出那样富有家常气息的文字,说明我与现实生活的脱节。
倒也不必羡慕别人,小小草也可向阳微笑。自己书写出的只能是自己的灵魂,美丽也好,平庸也罢,有趣也好,无趣也罢,我爱它毫无粉饰的样子。
它是我的经历,我的成长,我的性情所呈现出来的样子。接纳它,欣赏它,是作为写作者的乐趣之一。
更不必担心自己的文字有没有价值,是否有人喜爱。文字的价值不是由作者而是由读者所赋予。
作者写着作者的故事,读者读出的却是自己的人生。读者在阅读中,读出的是自己的喜好、个性、思索,同频的灵魂才能契合。如果有某一句话打动某一个人,你的文字对他就是有价值的。
你的灵魂蕴藏于你的文字中,就如一株火苗,燃烧着,跃动着。
无论它散发出灿烂还是微弱的光芒,只管自由地书写,自由地表达,尽情舒展你的灵魂,让它自由地舞蹈。
如此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