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际上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虽然爱思考,但是我的思考只停留在天马行空的阶段。我的思考,不愿意去吸收新的知识,因为在吸收新的知识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很晦涩难懂,说明我对这个知识,不熟悉,不理解。经常看一些难懂的书,难免会对看书产生厌烦的心态。
那我的读书论呢,就是对自己来说通俗易懂的书要看,晦涩难懂的书也要看。就像打游戏一样,有简单的真卡,也有困难的关卡,每一关都要打小兵,打到头,要经历一个大boss。我们不断攻克大boss之后,你觉得boss也没那么难打了。这个理论用到读书上,我们大部分时间在看一些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比较通俗易懂的书籍,少部分时间去看一些有挑战的书籍。攻克了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之后,这类知识对自己来说就变成了通俗易懂,累计的多了之后,读书越多,能读的书也就越多了。
看书的方法有很多,有大略的看,有逐字逐句的看。有专门志学的书,也有闲书。对自己当前目标帮助大的知识点,一定要多看细看。在读专门书的时候,肯定也会遇到很多生僻的东西,这个时候就要去查资料或者看一些旁的书籍。如果我们偶尔去读一些闲书或者杂书,不求甚解的读,读完之后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即可。当我们在读专业的书的时候,有时候可以用糖的书籍中得到的知识点,来帮助理解专业知识。
在我看来,看书看的是什么?实际上是看自己过去知道的,但不是很清晰的知识。或者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能从中得到启发,获得新的知识。每本书籍里面,肯定都存在一些大众的知识也存在其独特的知识,很多书里的知识,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那部分重合的内容,实际上起到关键作用,就是,可以用来跨界的知识。经常回过头来重复看书,是有好处的。重复不但可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看到某些内容,还能让自己连接到其他跨界的知识点。这就是孔子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