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年前腊月二十四放寒假开始,到今天,只要有时间,就追剧,追《大明风华》,追着追着,从第1集追到了第56集,不仅我一人追,还有我的女儿和王老师。
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边追剧,边讨论真正的历史,意见不一致时,某些史实拿不准时,就翻历史书。我们家最不缺的就是历史书,岳麓版的,人教版的,袁腾飞的,当前明月的,陈旭麓的,易中天的,正史,野史……

在交流中,有思维的碰撞,有对某人,对某事的不同评价,有对这个朝代的总体印象及几个皇帝的不同看法。
在交流中,突然间发现,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儿,对明朝的史实竟如此了解,对某人对某事的评论竟如此成熟,不仅我惊诧,连王老师也惊叹,一连问了几个:你从哪儿知道的这些?!
女儿轻描淡写地说:书上看的。那儿(用手一指),当前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上都有,还有的从你和妈妈买的其他书上看到的,好像是易中天的吧!
“你看了,就记住了?!”
“记住了,有些觉得好玩儿,有意思,就情不自禁地多看了几遍……”

好一个“有意思”,好一个“情不自禁”,学习就应该是这样的,因兴趣而主动翻书,因好奇而主动探究,在这不经意的翻书和探究,甚至是在追剧和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将知识烂熟于心,并能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出来!
若是我的历史课堂,我的学生,脑海中有各种信手拈来的书,有各种信手拈来的电影或电视剧,有各种自己的思想,我们在一起畅谈古今中外历史,畅谈自己感兴趣的国家或朝代或名人或轶事,我们就我们感兴趣的历史侃侃而谈,我们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升华中产生,那该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