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周四:
亲爱的自己:上午安卫浴,下午上课2节。
9月2日,周五:
请儿子老班主任李斗者,新班主任徐杉檬和钢琴老师张璇、声乐老师吃中饭,送了茶。儿子没去上学,我要和老师沟通的。
9月3日,周六:
市级教研学习2天。
9月4日,周日:
继续新课标学习。
不含敌意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停止伤害就是爱。
为期两天的线下学习,围绕着2022年版音乐学科标准解读、后现代课程观与音乐教学设计、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实践探究等方面培训,让我收获满满,其中特别有深刻感受的是:
1、李嘉栋老师提出的新课标下的有分有合的“学科融合理念”,树立学科融合的理念,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要深度学习;“后现代课程观的意涵”,“对传统课程观的借鉴”,让我们有了新的教学理念。
2、从知识学科立场转向学生立场
3、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4、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5、席恒老师提出的“结构化”教学内容的组织,巧妙地进行“结构化”课堂内容教学理念。清晰了我们今后教学的思路碎片化、单一性的知识教学到结构化、整体性的教学思维转变。
6、不在乎课几曲,关键在凸现“理解”主旨,在透过作品学音乐。
7、教学方法应把握: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形成关联,建立结构。我们要把握好新课标,把碎片化知识进行结构性的完善,运用教材灵活的将知识关联的新理念,指导着今后我的教育教学。
8、音乐教学是七个原则:学生本位、音乐本位、情感体验原则、寓教于乐原则、主动参与原则、协同融合原则、创造发展原则
总之,这是一次丰富而又深层次的学习,各位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真知灼见,深入浅出,既有“顶天”的高度概括理论,又有“立地”的可操作性案例分析,让我这个一线的音乐教师耳目一新,收益匪浅。
没有去班修,写了心得上交:
各位同修家人,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用文字的形式和大家共修。
这次我们学习的内容丰富有深度。组修时,刘老师分享了学佛信佛这方面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为什么学佛信佛?简单的说,就是“转迷成悟”和“离苦得乐”。
迷和悟,是相对的名词。迷就不悟,悟就不迷。不迷,就是圣者;不悟,就是凡夫。凡夫愚昧,不明人生理性本然的真如,也不明宇宙缘起无常的事相,所以我执,流浪生死,长沦苦海。
为了让自己不再迷失方向,我们提倡学习佛学知识,因为佛法会教我们清心寡欲,解决困惑,不再被现实的错乱关系迷失双眼。
以前我认为,佛陀是神,不可能向他学习,这次学习后才知道,佛陀原来也是凡夫,是通过修行成佛,他原来是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的。
师傅说,佛陀才是佛教佛法建立的基础,不了解佛陀就不可能真正地认识佛法,不了解佛陀就没有办法对佛法建立真切的信心。
我们要向佛陀学习跳出“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从旁观者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际遇和烦恼,告诉我们“自我”其实只是思维和情绪中的某种幻象而已,因为我们执着于它,所以就无法摆脱痛苦的纠缠,扭曲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从而陷入人生困境之中无法解脱。其实真正束缚我们的,正是这个“自我”而已。
我们要向佛陀学习解脱自在的智慧,慈悲度世的精神,传播佛法智慧的坚定信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