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素芳
这次的沙龙本来是计划做危机干预的案例实操,因为抛出了一个真实的案例,让我们五个人对生命和生活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20181214第四次沙龙总结
晓飞:2018年12月14日沙龙总结:
1. 做为观察者:
(1)所有的都是“你”的一部分:曾经压抑情绪的理智的你是你的一部分,现在想要表达情绪活的更真实的你也是你的一部分。需要共存,需要自己掌控,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自己。
(2)先从感受出发,从心灵层开始,再理性分析,理智的头脑层处理事情。心灵层找动力,头脑层找方法。感受情绪被肯定,已经做到/改进的部分被肯定,会增强力量往前走。先通情再达理,情不通理难达。沟通从共情同感开始。
(3)幸福感:夫妻可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因为有家庭幸福的共同目标)
2. 关于聊到癌症,虽然我还没有关注到太多,但了解到了不少医学知识。关于正念冥想,还是有些似懂非懂。
3. 关于正向表达(正向表达情绪,需求,行为),也算是沟通技巧吧,是目前的我关注的重点,整理了一个文档,发给大家共勉,准备打印出来开始练习正向表达的说话方式。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20181214第四次沙龙总结
王晴:生活的艺术沙龙4——2018.12.14
1.关于案例练习
抢了咨询师的位置,因为对来访者说的内容很有感触,过程中很投入,提了不少建议。回头来看,我其实是越界了,没有完全站在咨询师的立场。当然一开始我就很好地共情到她,始终关注她的感受,使得流程顺畅舒坦,但有越徂代庖之嫌。我们的带教老师说的不无道理,每次一个建议足矣,多了就是给自己挖坑。
2.关于自我成长
要注意倾听。这是我在人际沟通中的一个问题。记得房树人课上被发现我画的人物都没有耳朵,沙龙活动中伙伴们也抗议我打断发言。好吧,我又自我中心了。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应对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最有利也可能最适合,直到某些事件的发生,比如生死问题,原有的模式被打破,反思和改变才会发生。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20181214第四次沙龙总结
晓琴:认识自我,是学习心理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前天听说了同班同学检查出癌症后放弃西医治疗,半年不到就去世了,年仅40岁。看了她公众号写的文章,很受触动。再一次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探索生命本质实相,生死奥秘。
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也被称作“保安三问”,比如你到一个小区,保安拦住问你,你是谁,从哪里来,找谁干什么。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对这三个问题我已经不纠结于它的终极答案了,世界上有绝对真理吗?
微妙的人心,浩瀚的宇宙,探索是无止境的。现在我更专注的是如何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探索自我,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了解自己的核心信念和价值观,透过所有的发生去认识自己成长自己绽放自己!
当遇到问题遇到烦恼是逃避无觉知的随着它去了,还是面对这种状况深入的、有智慧的去观察它的内因和外果,然后当即有能力、有力量转化掉了,这是每一个修行者转念的关键点。
钱钟书先生说:“似乎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而当所有的时光在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本身就是意义!
绽放吧,生命!
在浮躁的生活中慢下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