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年之言
文/应智乐
走过了365个日子,写上了365篇文章,不为虚荣心,不为成就感,只为生活而留些笔迹,以勉励自我!
回忆去年的今天,碌碌无为的我,突发奇想,萌发并开始每日写文章的大胆设想。
写文章?每日写?哪有这么多素材可写?哪有这么多时间可用呢?面对诸多问题,我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肖,给我下定了钉子般的决心。另外,曾经沧桑的经历,也潜意识地鼓励了我必须负起这个担当:一是曾经做过记者,写作速度效率高;二是做位一名作文辅导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先下手为强。
2018年8月25日,一个普通平凡的日子。这一天,我开启了这个不普通的念头一一每日写作之路。于是乎,我心头一热,立笔下状,以一篇600多字的文字《动起笔,记点事,贵在坚持》,敲开了“简书”之大门,同时也宣布了我的“每日一文”之旅程……

对于写作工具“简书”,它有几处优点:一是有“日更”的任务,每日提示我不可“缺更”,让我坚守了骑虎难下之韧性;二是有阅读量和点击量的粉丝团,有了这些粉丝的关注和鼓励,极大地激发了写作欲望。当然,“简书”上的赞赏功能和上五花八门的各类投稿栏目平台,都能鼓励我精神与物质双丰收的美好向往。
一年之中,写作旅途中遇到最困难的事:一是时间,二是素材。先说时间:在365个日子里,由于我即要忙于工作,又要应付于社交,特别是每个周未晚上,我只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在夜深人静时不厌其烦地持笔写作。再说素材:面对日以为常的生活,如何挖掘出这些真情实感的素材呢?这与喜欢凑热闹、喜爱爬山骑车等运动和喜爱阅读的我来说,给予了帮助与支持一一但我始终坚定“生活即写作,写作即生活”的理念。
写作,需要蜜蜂采蜜般的辛勤付出,才会收获甜蜜的蜂蜜。当你,与朋友一起外出游玩,也许别人玩山游水只顾嗨、无需细心。而你,为了挖掘写作素材,必须多留个心眼去观察景物,必须多和他人交流,了解当地的人文知识。当你的文章,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这次游玩的趣味,你就会因文字之“乐”而有“味”;当你,去参加某场文艺汇演或专家讲座,别人看着听着一笑了之、一言了之,而你,辛勤地及时地记录文字,用自己的心声阐述现场内容,岂不是一件乐哉愉哉之美事?当你,闲暇之余捧起一起书,翻书时做些笔记、摘些名言名句,做到“雁过留声、书过留字”之文迹,其不是件妙哉之事?……
写作,让我在困难中锻炼了毅志力,是我在迷惑中打开了光明的一把钥匙。当我面临了生活中的困难时,一想起写作任务,我就会迎刃而解,知难而破;当我遇到思想上的迷惑时,我就会通过写作写作再写作的实践行动,迎接挑战。古语说,一个人只有精神充实了,才能无暇顾及杂念和胡思乱想的弊病。
对作家来说,也许,我的文章算不上“文章”,更算不上文学“作品”。对此,我虚心接受,我承认自己的文章类型更多属新闻通讯类,偶有散文诗歌,也阴散阳阴,缺乏了文化知识内涵等内在的力量。终结一下,我的文章也有三大特点:一是产自在“真情、实感”的纪实类生活作品,如写人写事写景等记叙文,力求“真人真事”的传记;二是产自于“新鲜、趣意”的现场报道,如我采写的《芙蓉山春晚》《残健联欢五周年庆典》等,达到了“直播结束,文章登场”的鲜活动态图文报道,活用活现,达到了时间上的零距离效果;三是产自于目前正在学习的国学文章。从古至今,国学经典易“学”难“精”。学,《论语》《大学》《中庸》等书籍铺天盖地而来,随手拿起一本即可学之;精,国学精髓在于智慧,要向挖掘古人的智慧,不仅多看些国学书籍、多记忆典故与名言,还要调动自己的脑袋,要做到如何去协调组织这些典故与名言之间的奥秘。对国学知识,我还处于肤浅的初级学习阶段,但通过积累与模仿,也初步达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效果,我采写了三篇“国学半分钟”的文章。据知最近写的《自强不息》一文,还得到了浙江万里学院兼职教授陈华荣先生的点赞和认可。
一年来,我坚守“每日一文”,如每日洗脸、刷牙一样的日常生活之物,同时也养成了良好习惯。虽然,我的作品参差不全,随意性强,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达不上气候。但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付出,还是攒下二十多万文字的足迹。分析我的劣势,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时间所限,有时滥竽充数,以次充好;二是学识所限,多数文章属于碎言片语的没有质量的文章。故,至今没有在文学某领域或专业方面有所建树。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每日写作,勤于创作,在不久的将来,在文学的蓝天上,将会出现一束属于“老鹰”的云朵。
(2019.8.25)
后记:万事开头难,难在万事头。显然,我的“日作”已开了头,一个能坚持365天的头。
写作中,由于时间仓促原因,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原因,文章弊端诸多,缺点成筐,特别是一些常用的错别字。
文学写作之路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人生马拉松式的过程,贵在坚持,不忘初心!
最后,衷心感谢诸位良师益友的指点和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