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意识、思维、本心的区分(下)
虽然动物也有思维,例如宠物的思维。但是具备丰富思维的只有人类,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功能。就是说人类的思维必须依附于人类的大脑,且大多是在意识的指引下运作。就好比人不可能去思维如何在天空飞出优美的弧线,原因就是人类的意识中本身就没有飞翔这一选项,何谈思维。
在工作中同样如此适用,例如你指望一个工薪族拥有金融保险的技巧思维,首先你得让他有理财的风险意识,否则其他都是一种空谈。这种意识与思维的逻辑区分,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善做不如善思。
思维的具体方式,可以在内容、表象、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总结等认识活动,包括有逻辑思维、跳跃思维、系统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等,具体的思维是人的一种大脑创造性运作。
当然,思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同人群的思维差距大到让人惊讶的地步,不仅有生活环境、生长环境的影响,还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样的限制条件,没有这些环境的综合作用,就不可能产生出人类丰富多彩的思维。
之前论述了很多关于思维方面的事情,例如情绪多是由思维所创造的,而思维又来源于意识的存在,因此意识与思维是决定了人大部分言行的渊源,没有意识就很难产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很难产生情绪,这些都没有了,这个人出现很难得了,不是极低就是极高,因为这些都没有了,若不是植物人一样,就是圣人的存在。
书中原文说:【大部分人仍被自我的意识模式所控制;被他们的思维所认同和控制。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地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他们将会被思维摧毁。他们将会经历越来越多的冲突,暴力、疾病、绝望和疯狂。自我的思维像一艘不断下沉的船。如果你不及时下船,你将会与船一起下沉。】
【意识想方设法来掩饰自己,对于当今的人类来说,意识完全被它的掩饰所认同。它仅仅知道它是一种形式,因此,它生活在对身体或心理形式的毁灭的恐惧之中。这是一种小我思维,也是大量问题产生的根源。】
书中的这两段论述,有点像《金刚经》的描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经书中说的“心”即指意识与思维,而非本心,更不是佛门所说的妙明真心。
可能有的人会因此疑惑了,既然意识和思维都不可信了,那我们信什么,本心又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的,以什么为用?现实生活中如果离开了意识和思维,根本没法活下去。怎么解?
这样的疑问我同样也思考过,原书中告诉我们的是应用“当下的力量”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之前的章节我也论述了如何理解与操作,确实有积极的意义,也存在一定的可操作性。
我又给出了其他的佐证,例如儒释道家的经典之义。
其实答案我已经在之前所有的论述中缓缓的给出了,不是一句话的概念,无法用概念描述去点破,是写不到纸面上的。我曾在五台上的一个牌楼上看到四个大字——“法向内求”,给我的印象很深,那次是我从东台下山后路过一处看到的,而面对的方位是走出去的方向……
内有什么?《金刚经》原文又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似乎不要相信我们的意识与思维,究竟“内”在哪里?是本心吗?
借用六祖慧能《六祖坛经》的要义: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自性三宝。不迷惑是自性觉、没有邪思是自性正、没有污染是自性清净。内心的觉、正、净,我认为即是本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