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一生中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有一件始终不能忘却,而且必须要认真去做的事情就是——忏悔。
托尔斯泰在《忏悔录》中写道:“我一心一意希望成为一个好人,但我年幼无知……每当我准备一吐衷曲,说出心中的愿望,表明自己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时候,我总是遭到轻视和嘲笑;可是只要我自暴自弃,就受到赞扬和鼓励。虚荣心、权力欲、自私、淫念、骄傲、愤怒和报复心反而得到尊重。我如果像大人那样听任这些坏的情欲发展,我感到别人对我倒挺满意。”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活在红尘浊世的我们,时刻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甚或污染,确实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的洁身自好,达到完完全全的独善其身,总会主动或被动,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觉地做出一些不良的言行,积有或轻或重,或小或大,或隐或显的过失或罪恶业。譬如,或因未经同意便将某种东西占为己有而造成的身恶业;或因不慎说了难听的话而造成的口恶业;或因痴迷不明是非而造成的意恶业等等。可见,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必然会积下的过失或罪恶业,便是一个糊糊涂涂、浑浑噩噩的人。按照净空法师的观点就是,为人若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愚痴无明。这样的人没法拯救,佛也救不了他,佛法称之为“一阐提”。“一阐提”这句印度话译成中文就是没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就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以为自己都是对的。而一个人有了过失或罪恶业,当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消除,否则,日积月累,这些过失或罪恶业便会越来越深重,最终招致恶报,遭遇祸殃,那就悔之晚矣。
那么,一个人消除过失或罪恶业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忏悔。佛教以忏悔为消除过失或罪恶业以及心垢的重要方法。《华严经》就以“忏悔业障”为菩萨十大行愿之一。《心地观经》上也写道:“发露忏悔,罪即消除。”所以,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查过悔改之机,并发展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一种宗教仪式。不过,要想通过忏悔消除自己的过失或罪恶业,首先要理解什么叫忏悔。六祖慧能说:“什么叫作忏?什么叫作悔?所谓忏,就是坦白承认自己以前所造下的罪业。以前所有的恶业:愚昧迷惑、骄狂傲妄、嫉妒等等罪过,全部都坦白承认,永远都不再重犯,这叫作忏。所谓悔,反思改悔以断除今后会造的罪业。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昧迷惑、骄狂傲妄、嫉妒等等罪过,现在都已觉知开悟,全部都将永远断绝,更不会再次造作,这就叫作悔,所以称为忏悔。”一句话,忏即说出前罪,悔即断除后过。一个人树立了这样的正知正见,才能做到忏而有效,悔而有果,达己所愿。
忏悔,助益道德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