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从老家回县城。外面的天很黑,偶尔有一两点烟花划破夜的宁静。
车子经过村庄不远处的河,路上除了有些车子在动,很少有人溜达,估计都在家里团聚呢。
一抬头发现远处点点光,连成一条线,看样子是人家屋里的灯光。不像城里的灯光那么亮,也不是商品房那样从上到下的蜂窝状的灯光,那光远远看着有些氤氲,我指着那光跟俩宝说:看看,那就是人家的灯光。
不知道为何,一路上脑子里一直盘桓着一个词:心归处。
为什么会想这个词,我不清楚。对于新年,我其实一点儿也不盼望,因为我不想时光那么着急催我老,也不想频繁回老家,因为当天回去当天就得回来,老家的老屋承载不了那么多人,来来回回,现在还堵车,我真的不太喜欢。
就像今晚,我们一家四口,大伯家一家四口吃了晚饭 我们都开着车回县城了,老两口在家守着老屋和年,其实也挺没有意思的。
我们不想回老家,而他们老两口不想来县城 其实都是一样的。想起之前公公未生病欠说来县城我们这里就像坐牢一样,在家里天大地大到处都可以撒欢,在县城却不可以。
而我们觉得老家脏,而且没有地方呆,回去一趟拖家带口累得不行,而且总感觉呆着不是特别舒服,没有在自己家那百十平米地方自由,因此也不想回去。观念的冲突就在这里。
记得之前婆婆来我家帮忙带娃,她对日子记得不清楚,无论你说过多少遍今天你上什么班,几点才能回来,她都记不住,但是她却对我什么时候星期记得特别牢,星期的前两天她已经开始规划什么时候回去,回去了都干嘛,她恨不得早回去,一旦回去之后,她不磨叽到周日晚上黑透透里,她是绝对不愿意回来的。
前几年孩子小,大伯子也没有成家,因此寒假我还可以带着娃子回家过年,但一过了初几我就想回县城,哪怕我一个人带俩娃子我都愿意,她正好相反,就愿意呆在老家,你在老家她帮你带娃,你走,她绝对不跟着,除非迫不得已,我得上班了,她实在是躲不掉了,而且每次从家里来,她心情都不好,言说家里这没有弄好,那没有弄好,心总长在老家里,对于她那种心情,其实我是很反感的:孩子在哪里,哪里才是家 毕竟以后还要依靠孩子养老呢?老家有什么呢?种地种地没能力,既然得指望我们过活,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在县城呆着好好带娃,让我们安心上班呢,可是人家就不。
想起今晚上做饭时,婆婆说让我们明天再带着孩子回来过年 因为先生明天白班,晚上六点多才下班,想到回老家的路又堵又不容易走,反正老家的年货都是我们买的,要啥有啥,也不需要我们明天再回去买了,不就一顿饭吗?吃不吃又咋滴呢?心里有些不乐意回去了,我跟婆婆说人家很多人都不回家过年了,而是选择出去旅游过年,婆婆说那有啥意思呢,人家都是千里遥远往家跑。
哎,也许吧,这是观念和观念的冲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