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是贴切的默契,知己是难得的深交。——题记
最近一段时间,在观看民国戏《鬓边不是海棠红》,里面程商二人的知己情甚是令我感动!虽说此剧并不只是表现了这一点,里面还有许多的世间万象、人生百态,但还是感叹商细蕊与程凤台那些深入到灵魂里的相知和相交。虽说有很多的意难平,但不愧为一部好戏。
你是从什么时候把他引为知己的呢?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本质上,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着理解与爱。在茫茫宇宙中,你不过是渺小的沧海一粟,情感是个人得以精神存在的依托。这种情感可以是爱情,可以是亲情,可以是友情,甚至是师生情,人们在各种情感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至于悬浮。
在这所有的情感中,最让我感动的便是知己一样的友情。它是《追风筝的人》里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是李叔同《送别》曲里的“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是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更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心意相通。
为什么“这人与人啊,一旦到了知己,你便总觉得欠了他点什么,却又没处还”?为什么“士愿为知己者死”?
这人与人啊,一旦得了理解,你便是什么话都愿意和他说。从做心理咨询的这些经历中,深深感受到的是人虽可以没了知己,然如果没了理解,那么便是什么话也不想和当事人说了。这可能有点像小朋友间的赌气,但在成人之间,如果这层隔阂未被看到,那么很可能便在心里相忘于江湖了吧。
然而理解二字,实在太难,实在不易。这需要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包容。TFBOYS男孩王源曾写出一首歌曲“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想在那时那刻,他的心定是孤独的吧!有所感,有所发,因而分外动人。也正是因为这份孤独,才显得理解是那么地难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