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深度干货,阅读约需10分钟。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上篇文章我们讲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的缘由和思维框架,作者认为想要真正的高效和幸福,需要关注本质而非言行,从心改变,而非只是关注行为。
在说这一章前,我想先说说最近在看的《延禧攻略》。剧中璎珞一路开挂,让我羡慕不已,但我想聊聊另一个人 -- 纯妃。
纯妃原本只是爱傅恒不得而郁郁寡欢,却被娴妃”点拨“了一下,从此走上了黑化的道路。纯妃死前才恍然大悟,自己其实从头到尾都是娴妃的一颗棋子:最后纯妃惨死冷宫,而娴妃却晋升皇后,两手干干净净。
纯妃(失恋后)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动人格,被外界的刺激影响,而失去了自主判断。娴妃看准了纯妃的要害,拨动她的情绪:恐惧、愤怒、嫉妒,一路引导她复仇,走上了不归路。
而璎珞则是一个典型的主动人格,从头到尾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信仰,对外界的刺激加以判断,甚至可以完全无视。她外冷内热,相信正义,不轻易被其他人左右,有自己的计划和耐心,稳扎稳打。
生活中有很多像娴妃一样的刺激,都会激起我们的情绪,引起我们的反应,比如流言蜚语、恶言恶语、残酷的环境、不幸的父母,但是多少人意识到自己其实能在刺激和愤怒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呢?
今天这篇文章,为了让原本枯燥的理论更加形象化,我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在大热的《延禧攻略》角色,详细讲述3个能助你获得积极人生(想想璎珞)的习惯:
1.积极主动 (Be Proactive)
2.以终为始 (Begin with end in mind)
3.要事第一 (First thing first)
这三个习惯看起来简单,但要真的掌握,就可以不轻易被他人、情绪等控制,而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宰者。
如果纯妃当初读过这篇文章,也许就不会死得那么惨了……

习惯1 Be Proactive
积极主动、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每天周围都有很多的刺激进入我们的大脑,辱骂、轻视、取笑、或者是取悦、笑声等等。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对于每个刺激我们都会条件反射一样有反应吗?你骂我我就会难过吗?如果今天你指责我说你的文章写得很糟糕,我就会愤怒吗?
不会,因为人天生具备着一个过滤器。
人类之所以和动物不同,因为人在「接受刺激」和「给出反应」之间,其实有一个属于人的自由(Freedom to Choose)。之所以我们有这个自由,因为人有自我意识、想象空间、道德心和自由意志。
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存在,并真的运用的。比如,纯妃被娴妃刺激就有了反应,但璎珞却没有。
什么是自我意识呢?
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你现在在读这篇文章的同时,想象你的意识飘在了天空中,正在看着阅读中的你自己,就好像是你的一个分身一样在看着你自己。
想想: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你是开心还是平静?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好,停。回想一下刚刚的情形,你是否发现自己甚至可以彻底的脱离自己的肉身,思考自己的正在思考的方式?
这就是“自我意识 Self-Awareness“。能思考自己的思考,这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也是为什么人类是有建立和重建自己的习惯的能力的。所以你可以重塑自己的人生。
因为人拥有自我意识,所以在生气和愤怒的时候,我们有能力把自己隔离开,并平静地发现"哦我在生气呢”。
你再仔细想想,每次你生气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正在生气,你甚至能脱离出另一个清醒的自己安慰自己让自己不再发火?
能自如运用这个过滤器的人,才是真正掌握了习惯1:积极主动的人。
想想魏璎珞,一路被人捉弄和轻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给出伤心、嫉妒或难过的反应,相反她视而不见,继续勇往直前。
因为积极主动的人不受环境、周围刺激、他人或情绪的刺激,能够主动地运用自我控制,有效过滤,留下「属于自己的自由」。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Victor Frankl,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在了纳粹的魔掌,他自己在纳粹的监狱遭受残酷的虐待,每天生不如死,让他非常痛苦。
有一天,弗兰克赤裸着身体一个人躺在小房间,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思考之后,他突然有了一个醍醐灌顶的领悟,并感到无比的安宁:
就算纳粹如何虐待他的身体,他们也无法掠夺他精神的自由,人性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无法被剥夺。
就算肉体多痛苦,他都可以想象自己是在教室教学生课程,他可以把自己精神和肉体隔离,并选择不去想痛苦。
事实上,你想想,我们之所以为许多事而受伤,只是因为我们赋予了他们伤害我们的权利。
主动积极的人不会把自己的选择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他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有意识的选择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会因为外界或一时情绪冲动而行事。
而被动的人把每个外界的反馈都当真,最后变成了其他人的棋子,伤痕累累。想想纯妃。
再想想你周围负面的人:你还记得那些老觉得全世界都在为难她的怨妇吗?
比如有的人会跟我说,我的年纪很大了,妈妈整天催我结婚,我要是年轻几岁就好了。
有人会说,公司工资实在太低了,要是老板再多考虑考虑员工就好了。
那只是因为被动的人把精力都放在了它们关注而无法影响的事,把责任都归咎给外界。
事实上,人都有两个圈: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就是你关心的所有东西,比如薪资、市场环境、别人的意见、家族的期待等等。
影响圈就是你可以影响的东西。
影响圈又分2种:1.你可以直接控制的 2.你可以间接影响的。直接影响的就是你个人可以控制的,比如你的经验、你怎么分配时间、你投入到什么事情上等等。间接影响的就是你必须通过影响其他人来影响的。前者靠个人胜利(习惯1、2、3),后者靠公众胜利(习惯4、5、6)。
在关注圈和影响圈中间的空白就是你关注但你也影响不了的,比如别人家的事。
如果你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影响圈,影响圈就会越变越大。
但如果你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关注圈,你的影响圈反而会越来越小。
举个栗子,如果你想涨薪
主动的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如何能跟老板沟通这件事上,她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被动的人关注老板为什么不给你涨薪而抱怨说三道四,反而会越来越消极灰暗,失去自己在职场上的地位。
主动积极的人关注自己的影响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公众影响力,想办法达到目标。
消极被动的人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怨天尤人、自艾自怜。
你是一个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主动人格还是被动人格?听听你平时喜欢说什么就知道了
被动的人喜欢说:
我也没办法啊
我就是这样没法变了
他气死我了
他们不同意我也没办法
我不得不这么做
要是……就好了
主动的人喜欢说:
我们想想还有什么办法
我们也许还有走另条路
我会控制我的脾气
我会想办法说服他
我会用适当的方式的
我选择这么做
怎么做到从被动人格变主动人格?
1、从今天开始,反复刻意练习,每当有人攻击或刺激你的时候,你就记住它是一个刺激的输入,你有自由去选择不要对它做出反应,你说决定你人生的人,不是别人。
2、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影响的事上,集中注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习惯2: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以终为始
我们再拿延禧攻略举个例子,剧中魏璎珞可以忍受许多人对她的非议、可以忍受皇上对她的冷漠,一路开挂,为什么?因为她有她很明确的目标:为皇后伸冤复仇,为宣张正义。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意义的人,很容易就会被各种琐事忧愁,发现自己很忙,却忙着做错的事。
以终为始,就是凡事做之前都已经想好了它最终的样子。而这时候的创造,其实都是二次创造(All things are created twice)。事物其实早就在心里被创造了第一次(Mental Creation),第二次才是实际的创造(Physical Creation)。
比如你要做创业公司,你就要想好你的公司的使命是什么,你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心里你已经有一张蓝图和你的信念了,而实际创造的公司,只不过是把你心中的蓝图真的造了出来而已。
相反,如果你心中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意义,你会因为很多决定无法抉择而陷入许多杂碎的反复讨论中间,并且最后变成别人计划中的一个棋子。
我们之前公司有邀请Facebook出来的增长工程师来分享增长经验,每个出来的人第一个问的问题总是:你知道你们公司的使命是什么吗?不知道公司的使命的人,只会最后在战略决定上纠结不前。
做人,做企业都是如此。
我们都需要领导自己的人生,而不仅仅是管理。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领导关注的是“我想成就什么”。管理关注的是“怎样才能有效的把事情做好”。真正的领导力是做对的事。带对方向比多少勤奋都更重要。
那么,你人生的使命和愿景是什么?
说起个人愿景,很多人很容易把自己的人生重心放在一件事上。但其实无论重心放在哪件事上,都可能造成这个事的一些小变动而让你的人生彻底翻船。
对我而言,我的重心在过去的几年很大部分都在工作上,我以我做的事情为骄傲,我工作的时候感到非常的自在。我把工作作为人生的很多优先级。但上司的一点不满,工作的一点不顺就会让我整个人人仰马翻,非常痛苦。
所以人的人生愿景的重心需要建立在原则上、内在的品格上和多种社会关系上(家庭、自己、朋友、工作、情侣等等)
如何找到你的人生愿景和目标?
现在闭上眼睛,用丰富的视觉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明天是你的葬礼,你的孩子你的亲人你的朋友都在讨论你的一生,你有机会能够漂浮在空中,听别人是如何说起你的,你希望他们是怎么说你?
你希望你的孩子说你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母亲?你希望你的朋友说你是一个仗义的人吗?你希望世人怎么说你?
想5分钟然后写下来,这才是你真正的人生目标。
这样问自己,我写下了我自己的人生愿景,可以跟你分享:
Doris的人生愿景:
做一个对他人有影响有意义帮助的人。自己也能快乐、成长、正能量。
Goal: I want to inspire people and help them live a better life. A happier life with positivity.
家庭:让家人健康(健身、吃好喝好)、快乐(陪伴)、富足(教育、医疗、基本、住房、娱乐)。希望自己有爱、培养、信任、理解。
朋友:有5-6个死党,互相新人。扶持、保持沟通、支持。好友(弱关系)满天下
财务:财务自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让我爱的人也是。
职场:拥有自己的品牌 (店、餐馆、公司或任何)、有我的理念但也能赚钱,能给予别人正能量积极的意义。
你的是什么呢?欢迎写下,或和我分享。
我写下来以后,很惊讶的发现,我平时在忙碌的许多事,似乎和我想成就的事并不相关。我当时恍然大悟,才想起人生短暂,而我要做的是有意义的事。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习惯3:
First Thing First
要事第一
习惯1告诉我们,我们才是自己的主宰者。习惯2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习惯3帮助我们基于目标,区分什么事是重要且优先的,并怎么有效率的完成它。
效率的完成分成三块:
1、知道什么事情重要,有优先级
2、知道怎么去分配时间
3、知道什么事自己做,什么事让别人做
1、知道什么事有优先级
很多人都知道知名的时间四象限,并把优先级放在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上。但是往往很多人容易忽略重要且不紧急的第二象限。
久而久之,很多人总是在做紧急又重要的事,所以每天就是在扑火,长期下去压力加大,而不能长久。
长期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来自于第二象限,那些对长期有意义,但是短期看起来不紧急的事。他们短期看起来毫无卵用,但长期累积点点滴滴会增加非常大的好处,例如:健身、写自己的人生宣言、陪爸妈喝茶、培养友情等等。所以有句话说,多做没用的事。
2、知道如何分配时间
除了分清优先级,也需要有效率的完成。为此Covey专门发明了一种新每周每日形成的时间规划表。它从你的社会角色出发,你需要写下每周根据你写下的个人宣言,什么是本周需要完成的目标,然后再拆分到每天需要做的事,最后到每天几点做什么。
我专门把这个表复制下来了,在我的公众号doriskeke后台回复”时间“即可下载这个时间表和指导。
3、知道如何该分配给别人
效率的提高仅仅在于什么事要做,什么事先做,也在于如何高效地让别人去做。
不要什么事都自己做,要把手中的活委任出去。什么样的活该委任?对自己的PC没有帮助,仅仅只是P的工作。(对PC和P的概念请看上一篇)
委任一般分成2种:
Gofer Delegation,手把手的教对方怎么做的委任方式。这种委任并不长久,反而会让自己更累。
Steward Delegation,关注结果而非过程的委任方式。委任人只需要告诉对方他4个要素(RRAC),剩下的就交给他吧
A.结果Results
B.确认需要的资源Resources
C.规定时间和标准Accountability
D.并明确做的好和不好的后果Consequence
如何开始管理时间完成你的目标?
试着把你手上的所有活分类成这四个象限?我自己做一个示范,例如
第一象限(重要又紧急):准备马上要发的公众号文章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给老公做一顿晚餐,上一门编程课,陪陪爸妈
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买卫生纸、付电话费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紧急):看最新出来的如懿传(不用做)
你有没有发现你经常在无限拖延你的第二象限呢,而自己经常在扑火呢?
用下载下来的时间表开始规划每周你的优先级和行程,刻意留时间给第二象限的事。
把对增加自己效率无帮助的事分配给别人,利用RRAC原则。
本章总结
下集预告
最好的总结就是对比有这些习惯的人和没有习惯的人的生活状态:
主动的人 VS 被动的人
主动的人选择对自己人生负责,而不是归咎于别人或外界因素,被动的人埋怨生活和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主动的人关注自己的影响圈,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被动的人注意力集中在担忧的事情上,渐渐地影响力变小。
以终为始的人VS浑浑噩噩的人
知道自己人生意义的人以原则为基础建立自己的目标,可以忍受一切的痛苦和刺激,平衡生活;浑浑噩噩的人迷失方向,将希望放在单一的一件事上,动不动就痛苦失望。
要事第一的人VS没有优先级的人
要事第一的人根据自己的目标,安排每周的优先级和时间。将可以委任的部分委任出去,计划时间来做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陪伴父母、学习、健身。没有优先级的人整天在扑火,或是拖延症,又累又没有结果,长期被人超过。
这篇文章希望已经帮你获得个人领域的胜利(自己和自己的战争),下一篇文章,我会给你讲述剩下的4个习惯,帮助你获得公众领域的胜利(如何影响他人)。
最后愿你,无论沦落到什么境地,都能逆风而行,向阳而生,人生靠的不就是这口绝地反弹的劲儿吗?
长按下图关注,我们下周三同一时间见!

原号由于身份证问题被注销了,所以重新开号。希望大家重新关注。
如果想要加我微信,或加入我的读者群,请在后台回复“加微信”
若你想对个人成长有兴趣,喜欢看读书笔记、自我反省,加入我的社群「成长成长再成长」社区
分享以下内容
📐职场规划:分享一些职场的经验贴等
📖个人成长:时间管理、职场管理、企业团队管理
💦自我反省:各种自己的想法
📕读书笔记:优先发布我的读书笔记 帮助我们抗战软弱,不断成长。
包括这本书的我的笔记👇
若你想提升营销增长互联网知识、分享交流创意广告、和2500+中美营销人切磋,扫下方二维码加入我的「中美增长营销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