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的人是否是因为小范围内找不到知音?
企业机关十年,近来无比困惑。被利用的感觉很不舒服,但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似乎也并不舒服。
曾无数次的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无拘无束的隐于闹市,还是标新立异的发出声响,抑或是趋炎附势的为获得某种地位去符合社会要求。
其实,终究只是为了活下去。如果不是为了生存,单纯只是开心,没有人会甘心将爱好变为职业,没有人不想随心所欲。动物世界里,只有人类需要通过从事劳动获得报酬,进而获得食物,其他动物都是拼命的。当然一大部分人类,也在为了钱拼命。
我不知道。用了三十年来认识自己,剖开来,检验了一次又一次,想知道自己是谁。从心理学角度讲这叫完美型人格。当一个人一眼或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了本质,他有两种选择,利用他看到的东西去控制没有看透的人,或是,觉得无趣。
大多朝代在300年内结束,企业历经百年不倒并不多见,人生真正可被使用的时间不足50年。这么从宏观看下去,真是没什么可争抢的。但生活中的一餐一饭,一场旅行,一次爱情,朋友家人,同事老板,在一时一刻,三五年间,又似乎是不可解的。从微观里想,不得不争。
读一篇文章,说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在什么时刻得以融合,目前无解。有科学家称在质量足够大时也许可以。那对于人世呢?是活得足够久,想得足够多吗?那么多无法医治的疾病,甚至都不知原因,飞机也不过使用了一百多年。就算把历史不停不停的延长,人类又存在了多久呢?于此刻的自己而言,想到这些,会觉得一切都不值一提,应该去仰望星空,观世事变迁才对。
这是微观世界里基因决定的人与人的不同。太不同了。当自己作为棋子存在于某些人排兵布阵,谋取不当利益的时间里,这些人的眼里是只有那几十几百万的钱财及至权力的。基因决定有的人只能看到微观,有的只能看到宏观,有的二者兼顾,有的浅显,有的深入,有的通透。如果可以在察觉不到的情形里,做棋子是幸福的;或者,在洞察一切时随意决定一己一身的去留。
人生而不自由。自由的寥寥无几。自律的并不多见。真正拿得起,放得下的又有多少?推动人类进步的到底是什么呢?可能是饿吧。
偶尔想如果自己做了科学家或教师,是否可以将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是否可以对人类有所贡献,而不是言之无物。但似乎也不可以,因为一定会有某种权力的存在。有人就有纷争,除非死去。知道的不可解释的事有那么多,不知道的就更不知有多少。
相信量子物理,喜欢一切交叉学科,那种穷尽的确定性,和无法穷尽的未知性,像光。
将欲望降到最低,不担心饿的问题,自由思考。微观世界里,这样的生物几乎无法繁衍。宏观世界里,根本不必提起。这样的生物具备了不做棋子的可能。如果可以坚持,能成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