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日没去国家图书馆了,它长什么样,差不多也要忘了。以前几乎是一个月要去一两次,不管是不是要看什么、查阅什么,去那里,有点像信教的信徒隔一段时间要去朝圣一样,似乎是为了得到某种心灵慰藉。
因为要去查资料,今天一大早到了国图。看书、查资料,顺带买了一本书,不知不觉时间就过12点了。突然感觉已经饥肠辘辘了,好像肚皮贴在背脊上一样。这种感觉很长时间没有过了。这些年来虽然也隐约有点饥饿感,可从没有今天这么强烈。我感觉很奇怪。
我赶紧去国图的餐厅。餐厅人多,在排队等待的时候,感觉饿得更厉害了。待一份饭菜到手,简直是风卷残云,没两分钟便一扫而光。坐在对面的秀气女孩看到我这幅吃相,瞪大眼睛望着我。
仿佛是在问:什么人?怎么这么个吃法?也好像是在问:你的饭,怎么吃得这么香?
我心里在对她说:我农民工啊,你不觉得我像农民工吗?
一份饭菜下肚,可我压根就没有饱的感觉。又不得不再去买了一份,还是像猪八戒似的吃。对面的女孩干脆放下碗筷,坐在对面看着我,像是在观赏动物表演。
我也顾不得这些,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民以食为天啊!再说,我又是吃我自己的,吃我用自己的钱买回来的食品,有什么呀。只要我吃得不是满脸满嘴,不是遍地开花,就没有什么问题。至于是吃得快一些,还是慢一些,只要是吃进到了肚里,肯定是无关紧要的。
对面的女孩,不好意思地对我笑了笑。很不情愿地拿起筷子,从盘子里挑几粒饭翻进嘴里。
大概到了还剩几口饭的时候,我感到似乎有些吃不动了,但也不能浪费啊。浪费粮食,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是最可耻的事情之一。我放下筷子,歇了一阵子,望着对面的女孩,看她慢悠悠地吃。我似有看她吃饭表演的味道。

她那吃相,真像我家孩子小时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我孩子小时候吃饭的样子。
那简直不叫吃饭,而是在数饭,要数清有多少粒之后,才往嘴里送。送进嘴里的东西不是抓紧用牙齿进行加工,而是含在嘴里,似乎是让唾液慢慢把它们溶化,之后再慢慢流进胃里。那时候,一家人上桌吃饭,我几乎顿顿生气,有时甚至还把孩子的碗筷给扔掉。我老是在想,现在这些孩子,生活得太好了,餐餐有饭吃、顿顿有荤菜,还不知道好好吃。想想我小时候,一年到头天天吃不饱,更不用说能吃上什么鸡鸭鱼肉之类的了。如果能够天天吃饱饭,那已经很幸福的了。那时候,我的理想就是能吃饱饭啊。现在虽然似乎能吃饱饭了,我的理想还是能吃饱饭,不挨饿。挨饿,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无法抹去的记忆。直到如今,我还是担心会没饭吃,会吃不饱。特别是每次回老家,看见铁路沿线的稻田荒芜,看见老家的田地已无人耕种。我就更担心。同时,我也怀疑,我国粮食年年增收的数据。那么多的田地不种粮食了,怎么会年年增收?
唉,如今的孩子们可好,没有饥饿的记忆。天天有好吃的,还不能好好吃。你说让人生气不生气?
当然,我今天不能生气,这女孩毕竟不是我家的孩子。再说,孩子都那么大了,即便是不好好吃饭,我也不生气了。因为,生气已经没有任何好处了。
把剩下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感觉有些多,但还是感到很满足。啊,终于又找到了饿后吃饱的感觉。那可是小时候过春节和读中学以后才有的幸福啊!
现代社会的人,特别是城里的人,这样的幸福感觉似乎很难找得到了。
对面的女孩还在慢慢数着饭粒吃。也许,她这种吃法,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一种不同于我的享受和幸福。
真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苦楚与幸福,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苦难与幸福啊。今非昔比,昔也非今能比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