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到底活着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像余华小说《活着》里面所表达的意思~活着仅仅只为了活着吗?或许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有些人想明白了,有些人想不通索性就不想了,这一次我想通过“存在主义”哲学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加缪的小说《西西弗神话》里,西西弗因触犯了神的旨意,被罚下人间要求去推一块巨石到山顶,可当西西弗花了很大的力气把石头快推到山顶的时候,石头就会从山顶滚落下来,于是西西弗又得再一次走下山费力地把石头重新推到山顶,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之所以这么罚,因为在神看来,重复推石头是一项极其严厉的惩罚,这件事看起来毫无意义,而且重复的痛苦比一次性的痛苦更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但是这一次神错了,西西弗用坚持不懈的行动表明,神没有实现他想要的结果。每一次当西西弗看着石头滚落,并用自已的意志走下山,坚定地重新开始推石头,就证明了自已比那块石头更加强大,比命运更加强大,比诸神更加强大。西西弗直面荒谬,珍惜当下,创造出此时此地的意义,哪怕这种意义只是又推着石头又进了一寸,正是这种清醒的认识,让西西弗克服了悲剧感和荒诞感,加缪说这足以让西西弗配得上“幸福”这两个字。
著名的哲学家尼采也讲过一个很精彩的思想实验,我们参考下,尼采说:”假如恶魔在某一个夜晚闯入你最难耐的孤寂中,并对你说:‘你现在和过去的生活,就是你今后的生活。它将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绝无新意,你生活中的每种痛苦、欢乐、思想、叹息,以及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在你身上重现,会以同样的顺序降临。’听到这番话你会作何反应呢?如果你听完觉得很可怕,那你过的就不是本真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过“常人”的生活,这种生活没有经过思考,只是在人云亦云。
就像很多时候你出于父母的希望,大学选的是父母希望你选的专业;终于熬到毕业工作了,看到别人买LV,自已也想买;当了爹妈,看到别人家孩子报什么班,你也要全报上;在社交中,别怎么做你也得怎么做,总要跟周围的人步调一致。其实这种生活也无可厚非,但是它又很危险,因为我们遗忘了“我自已”的存在,你从不思考这样做到底是不是自已的意愿,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难道就是对的吗?也像很多人抱怨的,从小为了父母而活、为了考出好成绩而活;长大了,又在为了挣钱而活、为了孩子而生活……回头还得感叹道:活着太累了·····
因此存在主义哲学说,要改变这种状态,你需要一个“觉醒时刻”,也许是一次长久以来的感悟,这个时刻会迫使你重新思考人生,你会问自已:我就这样度过属于我的时光吗?在“我”这个个体有限的一生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通过以上的故事把焦虑、虚无、荒谬这些东西最充分地展现在你的面前,然后对你说,这些就是我们每个人生存中的常态,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人生就是在它们之上创造意义(哪怕像西西弗那样不断地重复推一块石头也是有意义的),简单来说也就是活在当下,无论是走路、吃饭、看书、写字都能心无旁骛地沉浸在眼前这件事里,你就能真正做到享受生活,活出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