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微风轻轻
图 綦走发现文化志愿者
视频 顺其自然
綦走团/綦走发现 总第548次活动
2024.11.24,“綦走发现”文化志愿服务团一行23人走进南川区,开启了团队第九年的活动之旅。
这里的宝象寺,据说是重庆市保存得比较完好的早期寺庙之一,寺内现存具有“三教” 融合风格的 “坛凳”,还有唐宋遗存木鱼、铜磬、地藏神像等等,行前的这些预告,瞬间引起了志愿者们的兴趣。
冬天的清晨,06:30天还没有亮,微雨护送綦走人朝着南川出发,小冷。
当中巴车稳稳地停在宝象寺的停车场,一只被拴着的白色萨摩耶犬热情地嚎叫着打招呼。随即寺内走出一位四十几岁的僧人,他,就是这里的住持释心敏。
释师父是一位“科班出来的正规军”,据他介绍,宝象寺初建于北宋,历代都有大修,最近的一次大修是2007年。
师父给我们讲了两个他经历的奇异事件,一是2006年的某天清晨,庙里的居士老太起床出门舀水,惊爪爪的叫道:“师父!师父!这是啷个哟!”老太吓得面如土灰。
师父赶忙跑过去一看,只见一条大蟒,身如碗口粗,尾巴钝圆——竟然不是常态的尖尾巴,头朝向远方看不到。
惊讶之余,师父静下心来,“这哪里是蟒呀,分明就是一条龙,是上天派来的真龙!”,释住持讲得绘声绘色。
时间转眼到了二OO七年正月十八晚上八点半,他和在场的十几个人都看到寺庙后发出耀眼的光,如火冲天,他心头一惊:“哪里着火了?快报火警!”火光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住持前后查看,并没有火灾发生,敏感的他认为,一定是金佛山卧佛向他发送某种信号——佛主一般不放光,放光一定有大事发生。
住持思前想后,庙内已经没有多少遗产让不法者再光顾,大脑瞬间迸出“是不是要发生地震”的想法。眼见宝象寺破败不堪,联想到两年来的两起事件,他下决心大修豪修该寺以保护佛主安全!
当然,这可能是出家人特殊的感受,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就是一条体型稍大一点的蛇或者山外城市活动的激光、礼花等照亮了天空等等。
师父心随己愿,按照故宫风格,重修大雄宝殿以及配殿。各殿宇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颇具皇家风范。
大殿主柱用俄罗斯进口木材,榫卯结构最大限度增加稳固性,各柱按一定的数字比例横纵排列,代表一定的佛家寓意。
大柱上镂空雕刻的缠龙,五颜六色,张牙舞爪,神彩昂然,栩栩如生。前后高大的六合门开闭也同样代表一定的佛学寓意。
遗憾的是,原大雄宝殿门前北宋时期的条石扇形钻纹门框,大修时因地基松动垮塌砸烂不存了。
随着住持的一路走一路介绍,宝殿前的廊道,几块清乾隆年间的功德石碑整齐矗立。
石碑上赫然刻着“宝像寺”,师父看出了志愿者们的惊讶,解释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宝象寺遭到人为破坏,几乎毁灭。
重建后,他去掉寺名中的“人”旁,更名为宝象寺。“坛凳,这是坛凳。”听到有人在惊呼。
循声望去,大家终于看到了行前功课中了解到的庙之神物、宝象寺初建时间的见证物。
这个石头雕刻的物件,笔者特意量了一下,高约80公分、顶部直径约20公分、两头大中间小,底部圆形,莲花瓣图案环绕一圈。中间六棱型,上端四面十个三角六轮型花纹图案,分别代表佛、儒、道三家。整个坛凳置于一个高约10公分的梯形底座上。
“三教”元素在一个雕刻物件中体现,充分显示了三教在当时社会中已经相互融合渗透、相互影响促进,也透出北宋皇帝崇道的社会现象。
志愿者们来到另外一个殿,师父指着那个像缸钵(陶制,小时候见农村用来装稀饭,汤类等的厨房用品)一样物品说,这是晚唐时期的铜磬,漂亮的油墨色,保存完好,一点都没有锈迹,敲击,其声更是悠长绵远,余音缭绕,和后来民国时期的铜磬比较,声音明显的差别。
在师父的指引下,志愿者们接下来欣赏了同样是老物件的唐代木雕地藏神像,宝相寺历代祖师牌位等等。
不知不足两个小时过去,预告中的唐代遗存“木鱼”一直未见,数次给师父提起,他都摆手表示不便展示。
两个小时的相处,也许是感动于“綦走发现”志愿者一行对人文的热爱,也许是团队整体素养让师父也称道,还也许是师父看到我们本次活动预告中历数的“五宝”仅剩一宝待观瞻,不想让我们留下遗憾,师父开恩,罕见地展示了他精心收藏、轻易不示人的唐代木鱼!
只见木鱼为木头本色,枫香木精雕而成,两只蜷缩的龙口对口托珠,两端的龙角横向外伸,像是木鱼的提手。二龙颈部之间镂空留隙增加立体性,龙身鳞片雕刻清晰,给人古朴、厚重之感!
应看都看,想看已看,宝象寺之行,无憾。
走进寺庙,无关信仰。
看着这些古物件、古建筑,甚至踩着古石板台阶,想象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这犹如和古人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历史是一面镜子,了解历史,让今天的我们做得更好。
10点钟,和师父合影作别。志愿者们奔向下一个当地人称为“大洞”的地方,每次活动要完成一定里程的徒步运动量,这和探索人文一样的重要。
由于走错地方,意外撞见一个狭窄深遂的新洞,让志愿者一行过足探洞的瘾。
后在当地人的引领下才找到行前预定的大洞,这是未经开发的山野溶洞,其内石钟乳、石笋,形态万千,大饱荒野眼福。
綦走不虚此行,归来是满满的愉悦。翻阅史书查对,发现宝象寺既然初建于北宋,建筑面积大,这有这么多古老遗存镇寺,且还是川渝五大皇宫级寺庙之二,当时香火也还算鼎盛,为什么乾隆版《南川县志》毫无记载呢?
光绪版县志也仅仅只有“宝相寺,治南六十里”八个字简介,这似乎对不起该寺的身份和影响力,就是寺内仍存的落款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的两墩文字基本可辨的四棱碑,都没有叙述其始建年代。
坛凳、铁磬等古物件真是唐宋时期的吗?
有待人文爱好者继续考证。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兰兰激情总结:
龙台山四面环山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宝象寺五宝镇寺
扇纹坛凳铜磬木鱼历高僧位
住持心敏满腹经纶
佛儒道政商军学如数家珍
綦走发现抱诚守真
唐宋清大殿镇宝目睹耳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