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微信的定与动

微信的定与动

作者: socket_鸭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10:25 被阅读0次

一、微信的坚守

1、坚持产品原动力

Rams有一个关于好产品的十大原则

1、创新

2、有用

3、优美

4、易用

5、含蓄

6、诚实

7、经久不衰

8、不放过细节

9、环保(节省资源)

10、少即是多

微信伴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最初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熟人及时沟通工具,以其简洁高效作著称,显然微信也遵循着这十大原则。

微信的初心是什么?

1)微信对于自身的定位一直是工具性产品,工具类产品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完成目标,用户的需求是各异的,但是基本刚需是一致的,极致的工具就是摒弃一切外饰只留下最重要的功能。工具的精神是对于产品的极简追求。

2)微信的logo是“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是微信发展的定位,微信并不只是一种沟通工具,而是通过对人性的挖掘贯穿用户的生活,延伸为一种潮流,微信卷入每个人的生活,通过群聊、公众号、小程序、红包等串联用户生活。

微信通过工具定位+生活导向,用工匠精神做引领用户生活的产品。

2、坚持用户至上

微信并不热衷追求流量变现、节日运营,而是踏实做产品的典范,之所以能够走过这九年,除了体量大难以被超越的现实之外,微信似乎一直很克制,而这种克制并不是抑制发展,而是对于用户需求的反复自问。用户价值高于商业价值其实一种长远又聪明的做法,做好用户后面都是理所当然的。

微信对于变现的克制与熟人社交的定位也是相关的,抖音快手开屏页广告并不会使得用户惊奇,但是微信作为老朋友如果设置开屏广告则会使用户感到不适。也许因为微信的巨大体量,即使安插一些这样的广告内容用户也会被迫适应,但是微信选择做一个诚实的老朋友,即使是插入商业形态,也会通过明星互动式的朋友圈植入,尽量不侵害用户的亲切感。

3、坚持自然增长

微信最初半年也没有很多的用户,但是当时的团队理念是如果没有自然增长,那么就不应该进行推广,这可能也是微信出来的产品总监操刀的画音至今没有进行大规模推广的原因,如果用户没有自然导入和时间验证,那么产品没有经过检验和打磨,就不能保证健康的成长。

二、微信的革新

为什么微信要不断改变?因为互联网更新迭代速度是惊人的,比如跟上时代的变化。

1、改变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争夺用户时长吗?微信作为社交产品定位是高效沟通,而不是娱乐沉迷,微信理念并不是让用户沉浸在该APP中,但是打开率确实决定了用户的依赖程度,也许从更高的社会角度来讲停留时长不应该作为工作目标,眼球经济也不应该作为产品的动机,但是这个数据确实是能体现产品的动向。改变的目的不是为了抢夺用户停留时长,但是时长的降低应该引起警觉。

2、从聊天到链接一切

1)小程序

为什么要做小程序:

小程序是解决非高频刚需服务的优质载体,可以降低替换成本,同时又好于web端服务体验,是当下时代及时又合理的呈现方式,降低商家开发难度,也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现在很多平台都接入了小程序,直观差别并不大,微信的小程序的使命是什么?

小程序应该是流量体现价值的分发载体,还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公开平台?

微信选择了后者,并没有选择扶持自己的头部小程序,而是提供一个公开的舞台,允许各家入驻,使得更多人获利,从长远来看,受益于大众的平台的收益会比独占一两个小程序流量要更长久。

存在问题:

1)小程序的入口目前依然是一个问题,目前主要是通过搜索和社交的方式,朋友推荐是很成熟的,但是搜索首先没有很好的推荐入口,微信没有推荐的目的可能也是为了保持环境的干净,给用户更多权力选择,其次还不能像百度搜索一样直接提供简单的内部内容,比如搜到机票小程序直接返回机票价格等。

2)对于不同的小程序也没有像应用商店一样的评价机制,无法帮助用户更好的选择。

3)对于小程序的收藏功能,如何快速找到使用过的小程序对于用户来说也很重要,除了下拉框之外是否有更长期的更稳固的方式。

2)公众号

为什么要做公众号:

也许最初只是为了去中心化的内容分发,但是现在确实成为自媒体的宝地。

存在问题:

绝大多数的人通过朋友群阅读公众号信息,而少部分人通过自己挑选通过订阅内容获取信息,这种二八分布本身是合理的,但是随着公众平台内容激增,如何让用户更高效获取信息?如何产生更多优质内容?

3)小游戏

为什么要做小游戏:

无论是小程序、小游戏、还是公众号,微信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创意舞台,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价值,这确实也是社交的升华,当一群人聚集在这个平台时,除了人和人之间的单点沟通,还可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展示你的才华,实现你的价值,同时影响另外一批人,通过价值获得利益,双赢的同时激发平台活力,这才是深层社交的魅力,微信做到今天考虑的不是盈利,而是如何继续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始终引领着生活方式,这才为微信经久不衰提供可能,当然作为社交老人,不断变化也是必须要做的事。

三、微信与社交

1、社交的本质是什么?

人是群居的动物,在社区中最大的诉求是什么?

不被排斥,获取认同感,获取共鸣

如何获取共鸣,认同?

传递自我价值、营造普世价值下的良好人设

沟通的本质是什么?

获取认同、共鸣,传递人设的方式

2、微信如何定义社交?

1)通过精细化朋友圈打造人设,帮助价值输出和个人表达。

如何降低表达门槛:拍照代替文字,微信发朋友圈的图标是照相机,发文字是更复杂更隐蔽的功能。通过图片更简单得体现生活。针对该核心诉求微信推出了三天可见来维持人设,问题是这可能会掩盖用户真实状态,这一点微信企图通过视频动态来弥补。

在朋友圈演变过程中,朋友圈成为另一副面孔,通过朋友圈了解对方的生活,或者想要让你了解的生活,通过它可以完成一天的社交,朋友圈其实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社交方式。

当在朋友圈公开表示言论的时候会伴随社交压力,但是随着信息公开程度,压力自然是增长的,如果没有观众压力会最小,但是也就没有社交回报,所以这是一个互搏的概念。

2)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对接手机端转换思维

通过手机APP的天然优势,通过位置可以实时记录生活,通过当下定点接触周围的人,手机端可以不必像电脑端在整理照片时回忆当时,而可以在当下选择记录。

3)视频动态弥补用户真实状态

视频动态的发送按钮叫做“就这样”,表示这不是需要精致设计的内容,这是最真实的内容展现,这是微信的目的,企图作为朋友圈的反面,展示更多真实性,但是目前功能还比较基础。体验画音之后,感觉画音就是针对该部分内容衍生出的独立APP

4)通过社交选择内容

公众号“好看”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好友推荐获取可能喜爱的内容,社交阅读可以使得阅读衍生到社交,社交产生阅读需求,两者之间的转化是有效并且是良性的。

四、总结

微信九年来增加了许多模块,比如公众号、小程序、小游戏、微信支付,但是始终围绕社交场景,产品理念一直是尽可能减少用户操作,提高用户效率,微信的功能优化一直是克制的,但是随着时代变化微信必须变化,如何跟上用户需求是微信需要考虑的问题。

短视频的火爆敲响警钟,所以微信也在视频动态和视频号进行了尝试,视频动态尝试更真实更新鲜的玩法,目前还在布局中,视频号打入短视频行业,视频号日活两亿并不令人惊奇,因为朋友在看这个强大的推动力无论是微信读书还是视频号中同样好用。

微信的功能在不断扩张,但是界面整体还是很简洁的,有些新功能入口比较深,扩张的板块也为更多领域带来新的机会,微信仿佛一片森林,通过公开的舞台,让所有人都有实现价值的机会,这是微信作为一个十亿用户的产品更高的社会价值,定义一个好的产品不应该只看他的日活和变现,微信的“善良”为他赢得用户。

微信的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做错什么,而只是因为老去了,微信承载着庞大的社交关系,所以在没有终端更替的巨大变革,或者某个神级产品出现之前,微信的封杀垄断和用户依赖效应是可以延续的,但是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对于新潮内容的追求将成为年轻人新的诉求,微信的视频内容布局在这个节点显得尤为重要,字节的流量已经在步步紧逼,并且已经在抖音上小范围测试好友板块,视频通话功能试图涉猎社交,微信的敌人时刻准备着,而微信也从未停下脚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信的定与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ei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