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与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阅读与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作者: 实验小学吴雪凤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11:15 被阅读0次

    实验小学吴雪凤

《本色语文之共生写作教学》是特级教师黄厚江所倡导和实践的写作教学方式。

        所谓“共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围绕“种子”,研究、讨论、发现,在师生、生生的对话过程中,师生、生生互相激发,发现写作的规律,理解写作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这样设计教学的原因是他认为“善于借助自己以前的或别人的写作体验和积累进行写作活动,也能够有效地完善自己的习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攻器。”“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写”解决的,甚至主要不是依赖于“写”。”

          “共生写作教学”的关键词是:种子,共生,过程。

          所谓“种子”就是引发写作、探讨的事物,作者把它比作“酵母”,可以是一则材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点灵感,也可以是一个写作困惑、一篇未完成的习作、一个完美或者不完美的文章,甚至只是一个题目。不在乎形式,重要的是它能够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

        黄厚江老师用四则课例来具体阐释“共生写作教学”的内涵。《用“感激”唤醒“感动”》一例中,针对学生习作中普遍的问题:没有感动,用自己经历的一个故事做“种子”,让学生帮助老师如何确立这个故事的主题。这是一个互相参与的过程。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写作过程,在师生对话中,自然的渗透“主题的确立”的知识,悟到感动无处不在的道理,悟到写作的道理;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在参与中引导他们的写作思维,激活他们的思路。是一则典型的师生共生的写作教学案例。《“风”作文讲评》是一则生生共生的案例,用学生的习作《一万个人眼中一万中风》为“种子”,让学生在共生的过程中学习议论文写作的要求,充分认识议论文提出明确论点,紧紧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要求。《“我因应试狂”的共生和再生》则是典型的生生共生、再生作文的写作教学案例。这节课的“种子”是学生的一篇习作《我因应试狂》,从不同文体的选择,到不同立意的选择,再到同样文体不同角度的选择,这些知识,都是在对话中共生。《一则材料的多种使用》是一则多项共生的写作教学课。内容虽涉及话题的确定、主题的提炼、材料的加工、详略的安排,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则材料可以有多种运用的写作策略。

        分析这四则教学案例,似乎很面熟,我们平时的写作教学课堂中有时也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但很多时候却有“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练笔不扎实”“课堂碎问过多”等感觉。

        为什么这些课能上的这么成功?试做简单的分析。

        首先,教师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氛围,“种子”是学生愿意关注的事物,学生自然想交流、爱交流,为课堂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要使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成功了一半。吸取已有的知识来回答问题的做法,就是获取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种子”的引入起到了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效果。

        其次,这是几节高中的作文教学课,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写作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的点拨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升水到渠成。

        第三,这几节课中,不管什么问题,教师的引导总能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可以看到老师自身教学功底的深厚和知识积累的丰厚,教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高度。

        从这些案例中,使我再一次深刻认识到针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教法的重要性,更明白教师完善自身的重要性,教师自身的完善是课堂生态的“核心因子”之一。

相关文章

  • 【阅读与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实验小学吴雪凤 《本色语文之共生写作教学》是特级教师黄厚江所倡导和实践的写作教学方式。 所谓“共生”...

  • 感悟与思考13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次有幸参加一项评选活动,几天时间看了大量课例,能够一次性看到这么多精心设计的课例,感到兴奋和幸运。人需要拓宽视野...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几年的教育理念愈来愈倾向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中讲道:“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人的情绪也如同火药一般,当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么是爆炸,要么是自燃。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心情有些沮丧,上课上砸了! 说起来好惭愧,跟着宗大师学了那么久了,直到今天教研,才真正弄懂了单元导...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有时候跟别人讲道理的时候,总会给人一种“卖弄”的感觉。对方表面上迎合,很可能内心已经在抵触了,这样,讲了也白讲。 ...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原文】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4)也。”(《论语·述而第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与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fq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