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他/她冷战过吗?
前两天听一同事说自己把她男朋友拉黑了,引起了我不少的共鸣。当年,在我还有女朋友的时候,这一招可算是把人折磨得够呛。情侣之间,尤其是女孩子,生气闹别扭喜欢不吵不闹不说话,时间短一点的叫“冷战”,长一点的或许就该叫“分手”了,只有我一朋友惨一点,一直以为“冷战”着呢,直到朋友圈里看到对方晒的结婚证,才知道半年前就被人给踹了。就我而言,属于爱情当中的弱势群体,对方甩个脸色半天不搭理你就坐立不安的那种,心里有个事儿做啥都不踏实。刚才那同事,我原以为她男朋友会和我一样,急的跟什么似的夺命连环call,结果她淡淡地说道,没有啊,我俩已经一个礼拜没联系过了,常有的事,只想找个方式发泄一下自己的愤怒,等段时间静下来,谈一谈或许啥事都没有了。
每个人憧憬的爱情本并不一样,用同事的话说,我那属于理想型,浪漫主义至上,而她的更现实一些。生活不能总是偶像剧,剧本怎么写我们怎么演,两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也许就在于一个合拍而已。想起有篇文章里看到的,爱情不求兴趣相投,但求秉性相近,喜欢的东西可以不一样,但讨厌的事情最好步调一致,若你喜欢的,恰恰是我最讨厌的,那两个人还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好。就像我不爱吃辣,所以四川妹子长得再水灵,我也只能看看而已。
回到我那同事的故事,两个人把因生气而引起的冷战称之为冷静,没有解释,也没有一方选择妥协,只是静静地等待时间把因冲动而填满的怒气慢慢地释放出去,虽然我无法理解这样的看似颇有道理的做法,但双方既然已经达成了默契,那就应该视为合拍了吧。把一切交给时间意味着把主动转化成被动,期间,只是做回了平常的自己,或许有的时候,想得太多对彼此也是一种负担。
一朋友姓张,绰号大叔,长得就是一张瞎操心的脸,单身的他永远在设计着未来的蓝图,为了将来老婆怀孕做准备,得赶紧学车买车;为了让老婆过上好日子,准备卖掉老房子,换套新房;另外,女友不能是外地的,否则以后每年走亲访友是个麻烦事儿;女友岁数还不能比他大,不然以后可能要吃亏;同一个单位的不考虑,万一分手见了面尴尬;文科女生也不行,聊天聊不到一块去。我问他何必呢,他说事无巨细,不打无准备之仗。我说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按照你的要求,基本可以给你未来的老婆画个像了,你就照这个在报上登个寻人启事就行了。这样的人生不能说不好,只是我听着都替他将来的媳妇觉得累。
我也会想太多,但更多时候是在给自己添堵,属于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类型。换言之,就是生性多疑。所以比起冷静,我更需要的是信息的反馈。KnowYourself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探讨了对于感情不确定性的形成原因。(在和你的感情里,我有太多的不确定/为什么你在关系中没有安全感?)其中让我感兴趣的,是它对如何处理缺乏安全感这一问题的一种策略——维持它。当不确定性可能比真正的现实还要好一些的时候,人们会愿意维持不确定性。这也是我一段感情中一只采用的鸵鸟政策,主动怀疑不如故意的忽略,有时候知道的更多不如不知道来的更为稳妥,虽然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但选择不面对,的确能让自己更加的愉悦。
我讨厌冷战,但作为恋爱中的必修课,我又不得不去面对它,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