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构成社会的最基础细胞。但在一个家族里,每个家庭之间是否需要一点距离感呢?
想到这个话题,是今天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婆婆要求儿子儿媳将已经升值不少的房子按原始购入价卖给女儿,即作者的小姑子,遭到作者的反感。
这种事情换谁都是不能接受的,婆婆的做法明显的很没道理,无论其用意如何。细想这就是家庭成员间丧失距离感的表现,有些父母有着较强的控制欲,无论子女多大,是否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很多时候都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子女,干预子女的生活。
当子女长大成人,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后,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的,亲情的关爱、相互关照是必须的,但过于的密切介入就比较容易产生矛盾。
说起距离感,广东家庭可能是最有距离感的,我身边的朋友经历很有说服力。我有几位结交二十多年的广州女友,她们的父母甚至都不知道她们从事什么工作,收入多少更是不知的,对子女的婚姻、家庭生活完全不干预。
有位女友,四十出头依然单身,有个姐姐也一直未嫁,姐妹俩都事业有成,高薪阶层,周末就和父母一家四口外出吃饭寻觅美食,有时间就出游度假,姐俩AA负担费用。父母从来不催婚,也不过问姐妹俩的个人生活,不像一般父母催婚逼嫁急得不得了的。
还有一位朋友,二十年前刚结婚时和婆婆同住。婆婆是武汉人已经退休,公公已去世,两个儿子都在广州,自然是来广州投奔他们。朋友和婆婆在生活习惯上有很多不同,婆婆会随意出入她的房间,帮她收拾整理,还要点评她的衣服。她实在无法忍受最后找了个装修的理由,把单单把家里的门给换了,加装了门锁。
她婆婆性格随和,有不少同学朋友遍布各地,退了休就互相探望约伴走动。朋友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不住酒店都要住家里,床铺住不下就打地铺。其实即便是二十年前,在北方这不是太平常了,这就是南北方的文化生活差异吧。
在广东生活的越久,就越能感受到保持适当的距离感对人际关系的相处是很有好处的,即便是父母子女,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生活干预越多,越容易引发矛盾,有些人生经验是有帮助的,但有些就未必了,时代在进步,观念在转化,每个人不论多大年纪,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维护好自己的生活与健康,给予家人有益而不越界的帮助才是最恰当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