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7.3 星期二 雨
【一】
天天都有做输入的事情,比如阅读,可是,就是感觉没有东西写了,回想起来,没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可以拿出来输出的点。
这就如生活状态的写照,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没有专注,没有突出,有和没有就差不多。
拿对大学生的描述来讲就是,从前能够上大学的都是突出的,找工作也是吃香的,可是在大学生产出这么大,招聘单位面对一招一大把的大学生,早已经不是“香饽饽”了。
而自我感觉的状态就如满地都是大学生,而我需要的是博士生,或者有特长的学生。
想要的太多,就会什么都得不到,想要的太多,还不如不要,我开始明白,不只是个人感觉,现实本身就需要的是独特的我们。
【二】
为什么东西明明在输入,却还是没有任何感觉?为什么读书总是读了就忘了?因为你一次性做了很多事,来不及消化,因为你只是读了,只是好像懂了,可是你却没有及时弄清楚你真正收获了什么?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你不能及时实践,你总是带着模糊的感觉:我今天收获了好多,1、2、3...一大串,你以为那是你学会的,掌握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时间和事情是无限的,所以很多话都告诉我们要用我们的时间去做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事。
确实如此,只是我们从来就是不清楚什么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也不在行动中去反思复盘,犯过的错误可能一而再再而三。
【三】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心中再渴望变更好,也无法变成你想要的样子》里指出,我们都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问题上,却没有去专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所以及时别人告诉了你方法,可是我们你的焦点总是在问题上而不去实践,只会重蹈覆辙罢了。
因为想要的太多,也因为其实不知道要什么,所以用做很多的忙碌状态来麻痹自己,就如无问西东里说的:“忙碌其实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状态”。
浅尝辄止,没有思考。问起话来,真要求被拿来用时才发现“书本里都是骗人的”。
一个普遍所知道的却总是很戳心的事例:
“我今年读了好多本书”,
“哦!是吗?印象最深的有几本呀?”
“嗯.......”
“你印象最深刻的有几个点?印象最深刻的书大概都讲了什么?”
“嗯.......”
一问三不知。
也有书和话告诉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因为读书最终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可是事实是其实我们都多数人都是“被动的”读书的,就是等着问题上门才会去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而平时要主动去带着问题阅读,要么犯难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要么就是忘记。
【四】
无论是读书或者是学习输入,都只是一个例子,总结一下就是:
001 不求多,但求精。任何事,你就只要求真真切切的掌握一个就好,重在积累。每天问问自己,今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002 要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切勿浅尝辄止,人们经常提倡要劳逸结合嘛。
003 带着问题出发。这是个难点,但是可以从你能想到的问题开始。
004 践行。
行,就这么多,其实已经够多了,毕竟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无戒365极限日更挑战营 第15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