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哀诗赏析

七哀诗赏析

作者: 香椿拌豆腐 | 来源:发表于2025-09-06 22:56 被阅读0次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赏析】“七哀”,哀伤多多的意思。此诗写一位思妇,丈夫长年在外游历,她渴盼与丈夫相聚而不能;诗的结尾,隐隐透露出思妇似已被丈夫遗弃,微露怨念,却欲言又止。

诗人不过是在写一首思妇之诗吗?似乎没有那么简单。以男女喻君臣,以妾妇被丈夫抛弃比喻君王对臣子的疏远、放逐,是自屈原《离骚》以来的传统。因而这首字面上的思妇诗,或许便是这一传统的又一呈现。诗中的思妇,不妨看作曹植的自喻。曹植与其兄长曹丕为成为他们一代雄杰的父亲曹操的继位者,曾经有过激烈的争斗,而最后的胜利者是曹丕。失败的曹植,被监管在自己的封地之内,心怀忧惧,孤独忧伤,恰如独守空房的思妇,夜晚独对明月。他和曹丕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如今的处境却不可同日而语,就像尘泥本为一体,然而“清路尘”飞扬上天,“浊水泥”沉降落地,再无重新会合的可能。曹植对曹丕当然还有期待,甚至希望自己的兄长能在政治上给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间,就像思妇还希望着能化作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但现实是残酷的,曹丕是冷酷的,曹植感受到的只有防范和猜忌,最后也只能发出如弃妇一般的哀叹:“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险恶环境下,内心悲怨无从明言,怕只能借传统以男女喻君臣的方式,委婉道来了吧。

相关文章

  • 王粲《七哀诗》赏析

    作者小传: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自小才思敏捷,下笔辄就。14岁就被当时的著名文学...

  • 王粲《七哀诗》赏析

    题目标榜七哀诗,沿用乐府写今事。 扬扬洒洒诗三首,取其第一作赏析。 目睹战乱凄惨惨,忧民忧国痛之极。 点面结合叙其...

  • 七哀诗

    年少何渺茫,今期远故乡。 回乡不为别,只为豆萁伤。 兄言行七步,七步诗呈上。 如无敏捷思,步停死囚房。 我自行七步...

  • 七哀诗

    在曹氏写实主义影响下的曹魏政权中,几乎所有文臣都能意识到乱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们的诗歌反映着乱世的某一侧面,...

  • 七哀诗

    --晋 张载 北芒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恭文遥相望。原陵郁膴膴。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

  • 七哀诗

    两汉: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 七哀诗

    花开春复始,翔鸟戏红棉。 鸟鸣春山空,赏景寂寥人。 昔时街市景,今朝万巷空。 疫情袭华夏,妇孺圈家中。 重灾侵楚汉...

  • 七哀诗

    三国·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 曹植《七哀》赏析

    表象丈夫外游移,家有嫠妇哀戚戚。 闺怨诗歌君臣事,象征兄弟之关系。 夫妻之情描摹好,君臣之事自清晰。 通篇句句是暗...

  • 诗说: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cai)。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c...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哀诗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la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