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母亲和三宝回岑溪住之后,儿子就顺理成章荣升大厨了。
这,也是责无旁贷的。毕竟,老爸老妈都要六点多才下班回到家,作为两个妹妹的哥哥,他不上谁上?也让不太清楚盐油米贵的他,多一点生活的实践。
接下任务后,儿子第一反应是说我没钱买菜啊。
呵呵,小样,家里的菜钱,不会让你掏自己的小钱包的。妻子马上给了两张红牛他。我顺便说了句:“200块,给我们吃上五天,你自己看着办。”
第一天,我回到家,菜都炒熟放桌面了。一盘烧鸭,一碟瘦肉滚豆腐,一小碟生菜,电饭锅的饭面上还有两根香喷喷的腊肠。
不错呢,爸爸给他竖起个大拇指。心情也一阵轻松,厨房有新生代顶上,让老爸老妈有机会可以躺平一下。
近七点钟,妻子才回到,马上围坐饭桌吃起晚饭。
晚餐个个都是控制着肚子,两筒半的米,应该不够一斤,四个人才消化得一半多点,这情形,感觉明天都不用煮饭了呢。
看着桌面的一大盘烧鸭肉,妻子问:“哥,你买了多少钱的鸭肉?”
“20块。”
“要看数量,不是看钱数,买得太多了。”
“我就买了一边而已。”
“一边很多啦,我们几个人,买一个鸭的四分之一就够了。”
吃了一会,觉得味道不够以前的美,妻子又问:“你买哪一摊的烧鸭?”
答:“就是菜市场里面的啊。”
妻子惊呼:“天啊,我们从来没在菜市场里面买过。”
果然,平时不亲力亲为的哥哥,哪有足够的买菜经验,不过不要紧,谁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我给儿子科普了下:“菜市场里面的,都是大众化的,比不上外面单独摆摊的味道好。”
女儿还补问了下:“菜市场里也有烧鸭卖?我怎么从没见过。”额,又是一个对菜市场不熟悉的人儿。
我又继续科普:“市场中间有两排摊位,都是卖熟食的,炸肉、扣肉、牛巴、烧鸭什么的,都有。”
不过,这鸭肉,按爸爸一贯不挑剔的口味,还能接受。吃到豆腐,看到加了点辣椒,还不忘给儿子表扬一声:“哥哥竟然懂得滚豆腐加辣椒了,不错。”
席间,还一起讨论了一下奥运的金牌数以及一些朋友圈间的新鲜事。
问了下上兴趣班的女儿中午回不回来吃,她说:“我猜哥哥肯定是给我做一桶泡面,何苦跑回来呢,我不如在外面吃粉。”惹得老爸老妈哈哈大笑。
再问哥哥,竟然还真的差不多。他说打包了两份肠粉回来,等到一点都不见妹妹回,所以自己全部吃光了。
妻子后来出门还不忘嘀咕一下:“4块钱一份的肠粉,让妹妹做午餐,这个哥啊。”也罢,到底是太懒还是太省,不深究了。期待后面几天的体验,看看这帅哥能否从厨房实习中出师。
之所以坚决让他当家,也算有点难言之隐。看着暑假在家里躺平了一个多月的他,我和妻子都快憋出内伤了。
听说他作业老早就做完了。不想复习、不想预习,偶尔出去会两天同学,其余就是整日和手机、电视为伴了。说他吧,成绩也算属于班级里前面的一帮;不说吧,高一一年,似乎从入学时的年级前数十名逐渐溜到一百多名后了。
老师前两天还打来电话,说学校已开始允许一些同学提前去自习,报告班主任即可。
问他是否要报名去,说不想去那么快。
还是躺在家里过瘾啊,想想换成当年的自己,可能也不一定做得到这自觉。所以,又随他了。
毕竟,其他事还好说,学习这玩意儿,是逼不到的。
今天看文章学到一个新词,叫“学酥”,介乎学霸和学渣之间。想想老爸当年也就一个区内普通本科的“学酥”,想要成就一个学霸儿子,谈何容易,随缘吧。
快满十七岁的他,有其自己的学习观、生活观、世界观;虽然是挺稚嫩,做家长的,还是把决定权,多一点交给他自己吧。
希望,高中余下的两年,他能越学越顺,突破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