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空间是由一系列战争和入侵过程中确定下来的。自罗马以武力开始征服后,他们在西地中海这个原始地区,通过创建城市的方式建立了一个罗马文明的仿制品,也就是早期欧洲的雏形。然而欧洲的一切是从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去世后才开始的,戴克里先改革没有拯救走向衰落的罗马,反而加速了罗马的奔溃。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方进入了中世纪。
罗马帝国版图
一、罗马帝国残留的经济基础
罗马帝国时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战争,即使战争不是罗马财富的唯一来源,也是最主要的经济收入。通过常年不断的对外扩张,从战败国掠夺大量的土地、金银及人口。土地和金银分配给士兵和元老院的贵族,人口用来充当劳动力。同样是作为罗马公民的农民,和商人,战争带给他们的更多是沉重的赋税而非战利品的分享。这种不稳定的收入来源和不公平的分配方式,使罗马内部滋生出分裂的因子。罗马元老院议员和骑士成了特权阶层,他们的物质财富来源于战利品和赋税,而他们的政治权力又从他们的财富中而来。帝国里的城市中产阶层,通常是商人受到贵族的压榨,这些资产阶级又去剥削下层阶级——乡村农民和城市无产者。于是,帝国内部越来越分裂成两种敌对势力:资产阶级与群众、富人与穷人。这种城乡敌对的状况最终引发了内战,加速了罗马的奔溃。因而战争是罗马迅速崛起的根源也是它走向灭亡的果子。
罗马帝国奔溃后残留在西方的经济因素就是在对外扩张过程中,掠夺来的大量土地。因为尽管罗马繁盛时期有商业贸易的发展,也早已被混乱的内战搅得面目不堪。只有这些用来供给国家粮食需求的乡村土地,在佃农的手中得到了精心耕作与爱护。而且这些土地也就成了早期西欧封建的经济基础。
欧洲封建制度——采邑制
二、作为经济因素的封建主义
封建主义是加洛林帝国分裂所产生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封建主义也打造了欧洲。在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是由两种社会过程交互作用的结果:一是罗马奴隶社会的解体,一是日耳曼人氏族组织的分化。作为经济因素的封建主义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是一种依附性社会,其核心是采邑制,关键是作为服役报酬而得到的土地。领主从国王那里,或是从一个地位比他高的领主那里得到领地。作为封臣,要反过来为领主提供一系列服务,通常是替领主那关键打仗和缴纳钱财;领土则要给这些人提供保护。这种带有义务、忠诚、规定动员起来的经济、军事、政治力量构成了早期欧洲稳固的金字塔。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封地所建立起来城堡庄园经济是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经济单位而存在的,这是因为“我的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采邑制所决定的,因而可以说,早期欧洲的封建主义经济是比较自由的。因为它只是这一块土地所有者的控制,他决定生产什以及如何生产。我们可以从其中窥见“经济自由”的影子。
温莎城堡
三、罗马奔溃后西方的经济状况
罗马毁于内外战争,动乱的局势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罗马繁盛时期发展起来的商业,尤其是当时非常富有的意大利,欣欣向荣的市场经济和长途贸易在战争中遭受重创整个帝国的农业生产都被严重摧残。所以,罗马灭亡后的“蛮族”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经济建设。
1、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的发展。蛮族对原居民的掠夺和迫害,不仅中断了城乡贸易而且也使乡村无人耕作。民族的首领吞并了一切土地,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的长男继承法,使得这些土地不能往小的分割。如果像罗马一样实行自然继承法,也就是每个儿女都能得到家庭财产那样,土地会被很好的利用起来,进行农业生产。但是由于限制继承的原因,土地不可分使继承者成了大地主,他们的主要任务却不是开垦、改良土地,而是保护自己的已有领地,因为太多太大了,,战争又极度频繁,不失去土地就已经很好了,更别说精耕细作。而且由于他们的渐渐形成的穷奢极欲的生活习惯,首先想到的改造土地的方法不是让它产生财富,而是装饰土地,用来建城堡花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西欧的奴隶和罗马不同。西欧大多是佃农,他们可以人已退租,比罗马的奴隶更自由些。而且有法律规定,主人杀了奴隶要受惩罚,不过惩罚不重。尽管奴隶有些许自由,但他们不能有自己的财产,劳动创造的财富都归主人。所以会不满,会怠工。后来出现了佃农,是自由人。重要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了,可是数量众多、名目繁杂的税比他们创造的财富还多,而且除了税,他们还要服公役,比如修公路,王军过境时要提供车马粮食等。于是,这些佃农起初拼命劳动获取财富,等有足够的财富就跑到城里做市民,减轻一下压力。所以,农民就越来越少了。当土地生产都成问题的时候,技术改进就无从谈起。所以综上所述,早期西欧的农业生产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2.城市商业的发展状况。由于地主们都住在自己的领地中,与佃农及属民中,市镇中住的是商人和技工。早期欧洲还有宪章对都市居民的权利有所规定,如可以不经领主同意,自由嫁女;死后的遗物由子女继承,不由领主领取等。所以,即使他们也要为他们的保护者交纳人头税,处境也要比乡下的农民好。人头税起初由国王派的官员征收,后来市民包办市的租税,请将其发展成永久性权利。因为他们解去了加在属民身上的束缚,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正是这种自由身份和不堪领主的压迫,诱惑着乡村农民逃往都市,一年不为领主所获,即可享有永久自由,都市成了他们的避难所。
城市的自由空气促进着手工业、商业贸易的不断发展。其发展又反过来加强了城市的自由。商人将本土的制造品和奢侈品运往富国以换取当地土产品,大富翁的消费需求刺激着制造业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技术改进,创造发明一时兴起。此诗的欧洲商业城市可谓是欣欣向荣。
3 、城市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改良。农村改良是工商业都市发展的后果而非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都市为农村的原生产物提供了一个巨大而便易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农业生产。其次,都市居民所获的财富常用来购买土地,因为他们自己想变成乡绅,当他们成为乡绅时,就开始改良土地。最后,以前农村居民经常处于与邻人的战争状态和依附于其上司或领主,但工商业的发展,逐渐建立了秩序,保障了个人安全与自由。
城市、市民与革命
四、经济状况对政治的影响
首先是战争经济对政治的影响。欧洲发展成型是5到13世纪的事情,期间还经历了9到10世纪的“黑暗时代”,各个氏族在欧洲大陆上横扫一遍,战争不断,统治更迭不断。其中,最有影响当属加洛林王朝、神圣罗马帝国等。这些统治权的建立都是基于战争,最大的战利品也就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土地。土地是生存的基础,对国王不仅重要,对教皇也重要。所以矮子丕平才能用土地换来他的查理曼大帝头衔。也恰是这一举动,让教权位居王权之上,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政治退居二线。
其次是11~12世纪封建经济对政治的影响,这是最复杂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欧洲在这个时候迎来了它经济发展的青春期。把掠夺来的土地分配给这些军人,于是这些因战争而暴富的士兵成了封建领主,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建立城堡庄园,招募士兵,买卖奴隶,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军事、政治实体。随着城堡的发展,这些领主的权力不断扩大,最终威胁到最大的领主——国王,于是帝国内部的斗争又开始了。一方面国王不满于这些大地主、贵族的权力膨胀;另一方面,依附于这些城堡庄园的农民和奴隶不满于领主的压迫,于是乎国王和农民联合起来对付他曾经的盟友。也正是由于这种分离的、不受国王控制而自由发展的庄园经济导致了政治分隔的状态,也就有了欧洲公国林立的政治格局。其实这些公国也是近现代欧洲国家的雏形。
最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复苏,到11~13世纪之间,城镇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复兴。城镇的出现带来商业的发展,比如早期的威尼斯,以及后来14、15世纪出现了意大利、佛罗伦萨这样的商业城市。这些城市可以自由贸易、市民也有一些特权,后来他们通过和贵族的斗争取得了城市自治权。自己推举市长、成立议会来管理他们的金融和土地权利。
城市商业的发展让国家财政不断增加,获利的商人引诱着国王支持商业贸易的发展。于是国王颁布相关法令、制定商业保护政策、或是奖励技术革新等;当然也有商人同贵族之间关于征税问题的争斗。经济的发展刺激着政治变化,国家为了海外财富资助航海大发现,为了贸易畅通与各国交战;城市商人、市民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要求政治权利,设置议院等等。
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土崩瓦解,在经历了长达10个世纪痛苦挣扎与修复后,一个充满着新鲜血液的西方出现在世界上,引领了近代人类史上跨世纪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