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笠满三岁那年,被托付给二娘。在新年还未消散的氛围中,父母收拾好行李,紧闭家门,慢慢地,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走过那个拐角。
姐姐伤心,安静地拉着余笠的手,另一半的袖口湿了大片。旁边有好事的妇人看着余笠,打趣的说:“你爸妈都打工去了,不要你们了,你看你姐都哭了。”开玩笑与小孩听,再欣赏他们或生气或伤心的反应,一向是他们的乐趣。对他们而言,别人的离别,无非多了一个可供多次咀嚼的笑料,中间有多少的伤痛、苦闷,自是不必去管的。
二娘啐了一口,走上前来,拉过余笠的另一只手,跟余笠说:“婷子不要听他的,你爸妈是外出挣钱去了,过年会回来的,哪里就是不要你们了嘛?我们婷子聪明嘞,晓得这些道理,你姐傻,所以才哭,对不对啊?”
余笠笑眯眯地应了,慢慢地将二娘说的话复述一遍。姐姐却更伤心了,哭声终于呜呜地冲出来,倒衬得那妇人对的一样。在院子里,青壮年们出去打工孩子由老人看管总是常事。而自家没有年老的长辈,一双女儿只能拜托二娘照顾。
但是这其中寄人篱下的意味,是不被余笠所明白的,姐姐只能一个人品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