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
原本15号发的工资,推迟了一天,在16号的晚上陆陆续续抵达年轻人们的账户。
这个月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补交了试用期两个月的保险,左扣右扣下来,每个人到手三千多块。
公司应届毕业生的“小团体”微信群里炸开了锅。
“成天累死累活的,挣的还没有大学时兼职的多。”
“原本想着发了工资再买的东西,现在发了工资更舍不得买了。“
“饭都吃不饱了,年底换工作有一起的吗?”
“怀念上学的时候,想辞职考博。”
”哎我没法儿辞职,生活不易。“
二十多岁离开校园,意味着脱离父母的供养,用自己的工资去吃饭、买牛奶和水果、买衣服和化妆品。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交付了房租之后,余下的钱只够买菜做饭,运气好的在提供工作餐的公司工作,零花钱可能够周末涮顿火锅,或者攒起来自己添几套职业装。
和工资少比起来,更让人丧气的是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初入一个行业的年轻人付出一定是大于回报的。面对着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要接受自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新生儿,样样事情从基本做起,布置会场、端茶送水、帮忙打印、会议记录……
踩着穿不惯的鞋子,跑东跑西,打杂、记录、学习。
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在地铁上站着都想昏睡过去,然而到账的只有基本工资。
仅仅是身体劳累吗?更累的是大概是心。
很多行业对新人的态度不友好,面临着领导和客户的双重不信任。前几天听一个今年九月刚刚成为人民教师的闺蜜抱怨,校领导三天两头质疑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来自己班上听课。更让人挫败感爆棚的是,家长也质疑能否把孩子交给一个刚毕业的新老师,甚至和学校提出调班。想到不但要每天备课、听课学习,还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又领着微薄的薪水,她每天上班前都要说服自己不要辞职。
二十多岁的贫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压力。象牙塔是温床,大家都猛然间被拽离了舒适区,茫然无措的不是你一个人。
当我们因为这些身心俱疲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努力、上进,这是不必多说的,但在作出努力的同时,心态的调节能让我们省去很多精力。
劳累让人充实,心累却加快衰老,心累与否,完全由自己掌控。
既然知道初入职场是这么个回事儿之后,就不必在有些事上耗费心神。受到责难和质疑的时候换位想一想,如果你是领导,希望公司平稳运行,你是信任有过从业经验的老员工,还是首次踏入行业未实战演练过的新人?领导的态度绝不是针对你个人,他们只是在意整体的运转,所以听领导说话,不要去关注他们的语气,而是要关注说话的内容。
客户不信任?能力不够,短期内显著提升不太可能,那就态度来凑,摆出热忱认真的态度,总能弥补一些业务能力上的生疏。
我在至今都记得刚刚参加工作那年觉得十分难熬的时候,比我年长五岁的学姐和我说:“最多需要熬过一年,等你熬过了这一年,所有的事情都会上手起来。”
我们要相信,经过了这段难熬的、贫穷的岁月之后,迎接我们的一定是脱胎换骨的人生新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