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生成长没有老师的扶持呢?一大早教师节快乐刷屏,前天孩子也自发为老师祝福,我知道,那是发自内心的,我也是第一次发现孩子对此事上心,此乃家国幸事。
我的家庭,务农的父亲年轻时差点成为教师,谈及此事仍仿有遗憾,但他好像只提及一次。由此,命运又使我大哥成了美术教师,民办代课的,每月几十块,后来他经营书画装裱与广告,一笔颜体启功体颇成风骨气韵。石屋墙壁上,旧家什上至今还有他少年时期自学油画素描书法的习作,虽斑驳,父母依然留作装饰。可能大哥已不太有时间坐下来回味当时求学奋进的情形,他为生活奔波,谁让他是老大呢。
九十年代,二哥大学上师大,我也鬼使神差般上师大,报志愿根本别无他想,家里人也只知道师范免费包分配,工作体面,受人尊敬,一个农村孩子有班上,对父母个人来说,也是幸福的。并非如今那许许多多的科目专业,社会进步了,我们家还停留在上世纪。
我的岳父岳母曾为人师,后来从商,我的妻妹亦考到青岛做一人民教师,我岳家侄女外甥亦双双建立教师家庭,一大帮人过年时都戴着眼镜,喝酒是无法划拳的,文质彬彬的全按礼节来。倒是岳父一天喝到晚,遇到外孙过生日,定要买个礼物,如盆栽,还要在花盆外壁上用彩笔题字,学习进步加油之类。妥妥的老师范!
我现在不作老师了,自家二哥夫妻俩同为教者,锅碗瓢盆里全是教学生。每春节或闲假,看见小侄子,见面先要问学习,传授学习之法,儿子也乐意听从,他最愿意回老家见爷爷奶奶大爷二大爷,长辈也很喜欢颇懂事知礼的我家这个孩子。
谈到高考,我也建议孩子将师范作为职业选择,至于他是否喜欢,便不得知了。
我们家这么多老师,其实应该感谢老师。
我在小中高阶段里遇见很多兢兢业业的民办教师,小学老师他们平时教书,闲时务农,批作业认真,并有评语,教人极为严厉,有时罚站或揪耳朵。我却不觉得有什么伤害,昨天又有一老师在央视痛悔罚站,我认为这不是一好的导向。家长孩子们太脆弱太敏感将为教师行为带来困惑困境,随之会使教师进入不敢作为状态。央视在宣传时,也忘记因材施教的祖宗法则。
至于网上传播的各种师生矛盾,我想是这十几年教师队伍进出选拔有了问题。除了极个别犯罪或有不良企图的从教者,大多数老师是希望学生上进而生冲突,离开此善良目的去批判,恰恰毁掉了所有老师。相信当年被老师小小教训了一下的,为人父母后,恐也回想感激当年狠狠教育自己的老师,可能当年还有点怨恨。
一生中能遇到几位正直不阿,学问高深,不为世惑,教人育人甚至有些缺点如暴脾气的老师,是最大的财富与阶梯。父母做不到的,老师会让孩子有所醒悟。比如,小学时老师纠正我不爱做作业的习气,中学老师督促我好好写字,高中老师为我高考进行会诊,大学老师以讲评的风范影响我对人生世界的思考。第一次工作时,退休返聘老教师教我如何准备讲义,那些教案我至今还留着。
可惜一直在外,老家的老师们许多未再相见,只有一位初中老师来青出差,请他一顿饭,还直谢我。大学时老师千般推辞,直说有纪律,心意已领。礼义之邦,师生之间吃个饭竟如此阻力重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少老师扶我们上马后,被尘土掩面,却不曾希图什么。
有趣的是,我岳父岳母六十多岁,前几年竟千方百计寻到已退休驻于济宁的小学老师,他们之间曾亦师亦友亦同事,九十岁的老师激动异常,欣然题字题画,并几次独身赴百里外的岳父母家作客,遇见学生,仍神采飞扬,不复老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他们与俗世无缘,只有学生,惟存风骨,若此,家国何愁不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