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季札许徐君剑的故事。
《吴太伯世家》中这样记载:“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季札刚出使时,向北途经徐邑,他就造访了徐君。徐君喜欢季礼的佩剑,但是没敢说出来。季札明白徐君的心思,但是因为他要出访中原诸国,就没有把佩剑送给他。等他出使完中原各国回来,归途中再到徐邑时,徐君已经去世了,季札于是就解下佩剑,将它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而离去。跟随季札一起出行的人说:“徐君已经去世了,您还留下佩剑给谁呢?”季札说:“不能这样讲。当初我心里已经答应把佩剑送给他了,岂能因为徐君死了,我就违背本意呢!”
这个故事,让人感动之处就是诚信。我不知道应该说季札是信守对徐君的承诺还是对自己的承诺,但无论是对谁,季札终究是满足了徐君的愿望,若徐君泉下有知,亦是应该满足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宋襄公的泓水之战,虽然他们表现的并非一个方面。
宋襄公作战坚持礼义,他的失败被后人嘲笑,可是若是历史上从来都不存在礼义,我们的文化中还有哪些可传可颂的地方?
季札挂剑这个故事,放到现在人面前,肯定很多人同样认为他很蠢,放到现在人身上,肯定没一个人会这样做。而它之所以被记载被称颂,同样是因为它里面包含着我们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东西。诚信、礼义,这正是民族文化核心的一部分。
宋襄公最后的礼义之战,季札挂剑的诚信之举,这都是我国古代真正的贵族精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