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这事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亦或是其他。在《万历十五年》中对迷信这个事有这么一段描述。
在选择皇帝陵寝的过程中,廷臣曾因风水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万历表示:“当日秦始皇在骊山筑陵,何尝不讲究风水?”
这大概能看出万历不是一个过度迷信的人,在我之前的观念中,凡是迷信肯定是不好的,凡是不迷信肯定就是好的。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发现或许有些时候迷信不一定是不好的,如果这个迷信让你有了心灵寄托,产生了希望,让你走一条积极乐观之路呢。所以宗教能够一直存在并发展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的。正如书中所表达的一个观念。
迷信与非迷信,其间的分野也可能极为模糊。例如,当一个人强迫自己对一件事情、一种是前途建立信念,则其与宗教式的皈依就相去极微,因为凡是一个人处于困境,他就不愿放弃任何足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即使这种可能性极为渺茫,没有依据,他也要把它作为自己精神上的寄托。
与此相映证的是,书中举了1585年亢旱的初夏,为了缓解应干旱带来的人们的焦虑,皇帝用最虔诚的态度和最庄严的仪式向上天求雨,不管是出于迷信还是维系人心,这样的行为足以安慰困窘中的人心。人民愿意相信帝王的诚心,相信上天会眷顾,所以才有活着的希望。
所以迷信好还是不好呢?还是要辩证地看待吧,对于无法合理解释的现象,又有安定人心的急迫需要,如果能起正面引导,那么有些迷信还是可以有的。不过这种方式反噬也很大,比如短期内被戳破,那么信念崩塌带来的反噬将比没希望更严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