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基于身份的习惯(P020~P021)
1.0 图书
《掌控习惯》詹姆斯·克利尔
1.1 R原文
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是选错了我们试图改变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我的意思,你可以考虑把变化发生的进程分为三层,就像洋葱一样。
图3:行为转变有三层——结果的变化、流程的变化或身份的变化
第一层是改变你的结果。这个层次事关改变你的结果:减肥、出版书籍、赢得冠军。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都与这个层次的变化相关。
第二层是改变你的过程。这一层次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定时去健身房锻炼、定期整理你的办公桌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按时练习冥想。你养成的大多数习惯都与这一层次有关。
第三也是最深入的层次是改变你的身份。这个层次是有关改变你的信仰: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你持有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当谈到涉及培养持久习惯,以及创设改进1%的体系时,问题不在于这层比那层“更好”或“更差”。所有层级的变化都各有用处。关键问题是改变的方向。
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图4 :对于基于结果的习惯,重点是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对于基于身份的习惯,重点是你想成为谁
想象一下两个人拒绝吸引的情形。当有人让烟时,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这听起来像一个合理的回应,但它暗含的意思是,这个人仍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只是正努力让自己有所不同。他们希望只要自己心存同样的信念,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生转变。
乙则一口回绝:“不,谢谢。我不抽烟了。”这个回应稍有不同,但它表明了这个人身份的转变。吸烟只是他们过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不再自认为是烟民。
大多数人在着手自我提高时甚至不考虑改变身份。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我想变瘦(结果),如果我坚持这种饮食习惯,我就会变瘦(过程)。”他们设定目标并决定他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根本不考虑激励他们行动的信念。他们从不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不知道他们的旧身份会破坏新的变革计划。
1.2 I便签:拆书家讲解引导
1、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
你想养成什么习惯?想戒掉什么习惯?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身份。同时,习惯和身份可以相互塑造。《掌控习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行为习惯,故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一个行为,或者一系列行为,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层次的改变。
(1)结果:改变结果,比如减肥、发表文章、保持整洁、精力焕发。很多情况下,我们设定的目标就与这个层次的变化有关。
(2)过程:涉及到改变习惯和体系:定时复盘,按时吃饭,每天阅读。养成的习惯大多数与这个层次有关。
(3)身份:行为带来的最深入的改变层次是身份。与我们的信仰有关,比如世界观、自我形象等。我们持有的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也就是说,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
2、基于身份的习惯
书中提到,“当我们养成习惯时,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就养成基于结果的习惯;注意力放在身份上,就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
举例:以下哪个习惯是基于结果/身份的习惯?
A、我每天背10个单词,通过GRE考试。(基于结果)
B、我坚持隔天打电话问候爸妈,关心身体状况。(基于结果)
C、我是一名环保人士,夏天少开空调,降低能源消耗。(基于身份)
那如何设计一个基于身份的习惯呢?
(1)确定身份:在我想改变的方向上,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设计过程:列举出能体现身份的所有行为,挑选出自己有能力、愿意做的事情,开始行动。
(3)记录结果:无论好坏,都要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结果与身份的差异,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比如,我要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可以通过捐赠钱物、提供咨询、义务讲课、提供服务等方式,那么对应的结果可能是别人对我的称赞、信任,也可能会有其他的结果。
当我们内心中有了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的理念时,考虑问题内心就充满了动力,因为我们进行习惯调整的方向,是希望我们的身份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坚持这个习惯,就是要不断地强调这个身份,从而撕掉以前的标签。
这样,微小的习惯能够为我们的新身份提供证据,让我们先确定自己要成为哪种人,再用一个一个的小胜利来证明我们自己,从而用这个身份标签养成一种习惯。
3、金句摘抄
作者在书中有几句话,我在这里摘录出来,发给大家共勉。
你每次写下一页时,你就是作家。
你每次练习小提琴时,你就是音乐家。
你每次开始训练时,你就是运动员。
你每次鼓励你的员工时,你就是领导者。
作业
1.3 A便签: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列出最近养成或想养成的行为习惯,可以是早起、写作、阅读等任何习惯。识别出这些习惯分别是基于结果还是基于身份的习惯,并参考I便签的How部分来写出A1和A2便签。
1.3.1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1) 想养成的行为习惯时的场景
2017年12月份,借用期满,从上级单位回原单位,思来想去,也在上级单位部门负责人的建议下,想走笔杆子的仕途路径。
(2) 结果
当时想要是能通过养成写作习惯,写出令领导满意的文章而得到重用或提拔。
(3) 过程
自己从网上买了几本关于公文写作的书来看,比如《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理论、实践、语言篇)、《玩儿教你写公文》等,当时网上并没有什么真正关于公文写作的网课。但经常看着看着就走神、打瞌睡,不提闭门造车,就连提笔的勇气都没有,感觉写材料还轮不到我,毕竟我只是个普通人。
(4) 身份
刚从上级单位压榨式地工作了一年多回来,原本熟悉的岗位与业务已不能再从事,原单位分管人事的领导也不打算启用我所展现出的满嘴官腔,导致满心的烦闷与失落感爆棚,认为自己未来都只是单位泯然众人矣中的一员,前途一片灰暗。打心底认为自己就是个没什么才能的普通人。
(5) 反思
这是个欠妥的基于结果的行为改变方式。灰心丧气时的旧身份(无能人)决定着我的信念,从根本上破坏新的变革过程(没有提笔的勇气),必然无法形成写作习惯。若是基于身份的行为改变方式,我想成为文秘,所推演的过程和结果必然大不同。
1.3.2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1)确定身份
在我想改变的方向上,我想要成为一名本系统内公认的政府采购专家。
(2)设计过程:
(2.1)收集&研习文件
考虑到受疫情影响,疫情期间一般不会再实施常规程序的政府采购,所以限期暂定一个半月。主要收集并研习财政部,省财政厅、本系统厅局历年来发布的关于政府采购的相关文件,来源可以是官方门户网站、易采通app、招标代理机构、其他兄弟单位负责政府采购的人员等。计划用2天时间收集整理文件,余下的时间(在前期做过预收集,去除年份过久失效等因素,累计收集20份文件)平均1-2天研习一份文件。
(2.2) 复盘过往案例
将近2年的政府采购档案逐项翻看,截止年前已累计64项政府采购项目,平均半个工作日翻看一套档案,预计耗时一个月。
(2.3) 实践
预计两个半月后疫情解除,政府采购常规程序予以实施。计划一个月内将小金额的项目分配给采购需求部门自行承办,自己主要承办本部门项目和指导本单位大金额项目。
(3)记录结果
无论自己承办或指导采购项目的结果好坏,过程中产生质疑,都要详细记录并及时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时刻提醒自己与想成为的身份之间的差距,尽快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当一个项目圆满完成,结果还是好的时候,奖励自己无论如何都要补休一天!(平时工作容不得补休~)
(4)反思
这是基于身份的行为改变方式。当我想要成为一名本系统内公认的政府采购专家,我注意力放在身份上,就养成基于身份的习惯。身份的自我定位,让我必须及时补充并更新政府采购相关政策信息,时刻保持小心谨慎、查缺补漏的心态,通过复盘过往案例汲取经验教训等过程。若得到好的结果,则持续激励着我,形成习惯的有效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