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拼音:yǐ dé bào yu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宪问》。“以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用恩惠回报仇恨,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以德报怨”,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成语,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伤害了你,你不但不记仇,反而给他好处;这是一种美德,也是很多人为人处世的规则;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宪问》。《论语宪问》是这么说的,或曰:以德报德,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孔子的徒弟和孔子一段关于德怨的对话;孔子的徒弟问孔子:以德报怨该怎么理解?孔子解释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意思是,如果有人伤害了你,就直接怼回去;如果有人对你好,你也要用好处回报他。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是该“以德报怨”,还是象孔子说的那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呢?先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一下,再做结论。前段时间,霸座男爆红网络,他强占了一个女孩靠窗的座位,女孩要求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他不理不睬;乘警过来调解,他竟然强词夺理耍无赖;无奈之下,乘警只得让他坐在那里,安排女孩坐到其他的位置;结果,这个霸座男竟然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个信息:在高铁上做了一件有趣的事:耍了女孩,耍了乘警,耍了整个车厢的乘客。霸座男不以自己的行为为耻,反而为荣。是不是“以德报怨”的结果。霸座男的行为在网络上发酵以后,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声讨,并且有激进的网民把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让他的斑斑劣迹暴露出来,这时候他有些害怕了,发微博道歉,希望得到网民们的谅解;随即铁路有关部门对他进行了处罚;这时候这个霸座男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试想,如果没有网民和铁路部门对他“以直报怨”,而是以“以德报怨”,会产生这种结果吗?说不定下一次乘高铁时,他还会继续霸座。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应该以德报怨值得商榷,要不怎么会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说,是不是儒家思想灌输太多也未可知,总之,一切只待于实践中探索。












网友评论